北朝的優勢在於騎兵,騎兵衝擊步兵像切割白菜似的。這是北朝的優勢,然而南朝也不是不知道,就讓給白白切割。
剛經歷前朝改朝換代的魏國,此刻仍舊有著相當崇武的態度。
不得直面鋒銳,魏國也不會以卵擊石,也很明白北朝國內的那些紛爭:騎兵大多是盧龍過來西遼本族的精銳,而除了騎兵外,北朝也有步兵,趁騎兵未至,南朝就直接攻城了。
戰果到了秦方好耳中,旁人總要加以掩飾,怕她傷了心神。
一場戰爭的勝負如何判別,其實並不容易判別。
秦方好猶記得昔日的歷史老師曾經給他們出過道計算題。
不列顛空戰中,德軍在對英國空襲作戰中,損失的飛機超過2000架。英軍損失飛機共995架。
死亡德軍空勤人員6000人,英國空軍陣亡400人。
在空襲中英國被炸燬的房屋超過100萬幢,無辜平民死傷達14。7萬,佔英國在戰爭中死傷人數的20%。
問是誰贏了?
歷史告訴我們,那是一次光榮的戰役,盟軍獲得了絕對的勝利。
然而軍事上的勝利,除了戰時人員的傷亡對比,更多的是本土開戰帶給民眾的苦難。
秦方好知道的南北戰事結果,北朝無疑最後抵擋住了南面的進攻,並且,後方源源不斷支援的精銳將至,甚至這一次對朝廷來說並不理想的資料,震怒之後,官方都甚至已經計劃到了渡江。
渡江之戰畢竟還沒這麼快,然而以在眼前的,卻是西域姑墨國向中原王朝的求援。
“出虎部已兵臨城下,陛下,姑墨危在旦夕。出虎不可滿萬,此戰我軍可要應援?”
前線自主力到邊關之後,已陸續取得邊境十二縣,然而在逼至渡江之時,南朝的後續兵力跟上,兩軍相持不下,到了這一步竟然停下了。
姑墨求援的提議甫一提出,便即遭到了朝中的反對。
理由也很顯而易見,南北膠著的前線目下正是分不出兵力的時候。
李兆豐這時卻對高津予說道,“姑墨是我屬國,自遠而來,其國危難而求援,若不應許實為無信。”
一切明面上的言論,信義不信義,也只是檯面話,卻也表達了李神棍的態度:屬國求援需要派兵。
然而不少想踩了李兆豐下去博名的後生,卻更似像在他的這番話中找到了漏洞,百般地攻擊著他所謂的“漏洞”。
“姑墨小國,先向南求援,而未予理取,這才來了我朝,何其不恭!”
小國的思路也確實很容易想通,原先姑墨是向中原王朝(即已經滅亡的周)稱臣,等前朝覆滅,魏遼平分了周家店的產業。血統上,魏是漢人;地理上,遼在中原。也實難讓屬國難以應對。
凡事總有個先來後到,姑墨先找到了血統上更正的魏國,中原人以標榜“仁義”著稱,所謂血脈更正的魏國,在屬國眼中也應該比虎狼之地來的,狡猾異族人要熱心得多。
哪知如今南北交戰,誰都沒空理會一個小小屬國的要求。
並且到遼求援,因首先向魏求援過,來使更被認為態度不恭。
使者真是欲哭無淚,在北朝的國都洛陽四處兜轉折求人,人還沒求成……絲路上傳來的訊息,姑墨被滅國了。
得了,往後就真“遺民淚盡胡塵裡”了。
然而更讓使者絕望的是,他的故國連“遺民”都沒有了。
出虎族沒攻克一城,若是城中不抵抗,就將男人壯丁殺死,留下女人兒童做奴隸;若是抵抗,就將全城屠殺。
每夷一城,則播撒牧草,充當其部族的牧場。
☆、65窩瓜領飯盒
於此同時,前期戰事得利的北朝,在渡江之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北方人本便對水師不熟,南朝雖未有強勢兵力,然而卻從不差技術。
在水路中通隔上鐵網,北方的船隻在江中無法行進,兩家每日相拒,半個月來死傷各有幾萬。
傷亡一重,軍民情緒格外壓抑,厭戰情緒濃重。
如果這個時候要再稍有風吹草動,士氣是極易動搖的。
此時,魏帝娶下前朝榮福帝姬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這位帝姬屢次在民眾顯出慷慨激昂,還於舊都的姿態,誠然鼓舞了不少人。
便是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南朝也從沒斷絕過對對方陣營士兵的拉攏。
效果總會顯現,當雙方士兵厭戰情緒濃重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