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製造過兩丈長地木柄槍和二丈五尺長地竹柄槍。都加上鐵製槍頭。出於《事物紀原》。這大概是三國時期最長地兵器了。
方天畫戟
因其戟杆上加彩繪裝飾。又稱畫杆方天戟。是頂端作“井”字形地長戟。據《蕩寇志》記載。呂布地畫戟重四十斤。在《三國志平話》呂布之戟長一丈二。歷史上。方天畫戟是一種儀設之物。並非用於實戰。
長柄鐵錘
西羌國元帥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為是長柄,所以打擊力比普通錘強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當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時硬砸實架,其用法有涮、拽、掛、砸、架、雲、蓋等。越吉曾用它殺得關興膽寒,並將其打落斷澗,但隨後就被關羽(鬼魂)打跑。
武安國也用長柄鐵錘,可只重五十斤。
鐵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兩種兵器的混稱。蒺藜,即蒺藜棒,棒頭附以鐵刺、鐵丁,如刺蝟毛,因其壯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骨朵,也屬兵器棒類,一端如蒜頭狀,用以打擊敵人。
大斧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這兵器的武將都是猛將型的,如西涼大將韓德,零陵邢道榮。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摟、截等,舞動起來顯得粗獷、豪壯,可以顯出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釋名·釋用器》)
蘸金斧
東吳孫桓部將李異的兵器,是在斧頭上鍍金的大斧。
三尖刀
紀靈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稱三尖兩刃刀。刀尖分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劍狀略高,兩翼支稍低,兩面開刃,鋒利無比。刀柄後端有一三稜形鐵鐏,其用法以扎、絞為主。紀靈曾用它兩度與關羽交戰。其主要打法為支、拿、架、別、削、刺。
截頭大刀
龐德的兵器,其刀頭比普通大刀短一段,但刀背卻要厚不少。另南蠻孟獲的部下忙牙長也用這傢伙(是個菜鳥)。
馬岱寶刀
馬岱和鍾繇交戰時用的刀,其實對付鍾繇這號書法家根本是殺雞用牛刀。
古錠刀
孫堅在汜水關時用的兵器。被關羽所斬的徐州刺史車胄也是用這刀的。
衠鋼槊
周泰在赤壁之戰時用的兵器,是純鋼的長槊。
丈八長標
孟獲之妻祝融夫人的兵器,是南蠻的特有武器。
王雙大刀
王雙用的大刀,重六十斤。
呂虔刀
晉書記載:呂虔有一口寶刀,聽人說,要位登三公,才可佩帶,便把它送給了別人。
龍泉劍
程普於赤壁之戰時用的寶劍。後晉張華夜觀天象,見牛,鬥之間有劍氣照於江西,於是在滅吳之後,派預章人雷煥去豐城任官,結果在縣衙後石匣中找到龍泉,太阿二劍。
倚天劍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賦》中“拔長劍兮倚長天”的話命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稱曹操用倚天劍鎮威,青釭劍殺人。
青釭
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的寶劍。曹操交於夏侯恩佩之,後在長坂坡被趙雲殺其奪之。
七寶刀
刀長尺餘,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謀刺董卓。
雙股劍
又稱雌雄劍,劉備起兵時請良匠用鑌鐵打造的。一鞘雙劍,據說兩劍可和為一把寶劍使用。
松紋廂寶劍
共兩口,南蠻王孟獲和諸葛亮第一次對陣時的兵器。其劍身上鑲有如松紋一樣的劍紋。
孟德劍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銘曰孟德,三尺六寸,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劍
袁紹所有,上銘曰思召。《古今注》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臥所,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
飛景三劍
曹丕所造。《典論》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劍,長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厲以(石)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
餘好擊劍,善以短乘長。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爐,巨橐自鼓。靈物彷彿,飛鳥翔舞,以為寶器九,劍三:一曰飛景,二曰流採,三曰華鋒。
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