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治安”問題,寫成了《治安策》,隨時準備為文帝獻上這策。

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劉長勾結閩越、匈奴,計劃在谷口謀反。陰謀敗露後,經三司會審,被判處死刑。文帝不忍心,作為補救措施,給予了幼弟劉長的四個兒子相當優厚的恩遇。賈誼知道此事以後,上書諫阻道:“淮南王謀反,罪該萬死。現在朝廷反而給叛亂者‘封妻廕子’,讓天下人恥笑,這是養虎為患!”文帝雖未聽其言,卻記住他說的話。文帝七年(前173),文帝想念賈誼,把他從長沙召回長安。

賈誼回長安後,文帝還是沒委賈誼以重任,只是把他派到梁懷王那裡當了個太傅。原因還是鄧通這小人在使壞。

賈誼關心的是國家政治形勢,其他並不計較。他在《治安策》中向文帝敲警鐘,要文帝“居安思危”,削弱日益強大的諸侯勢力,鞏固中央集權。除此外,還對經濟、軍事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毛澤東說:“《治安策》一文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賈誼於南放歸來著此,除論太子一節近於迂腐以外,全文切中當時事理,有一種頗好的氣氛,值得一看。”

賈誼的文風底氣渾厚,氣勢磅礴,豪邁灑脫,酣暢淋漓,嚴縝中注入了一股湖湘文化中的強勁之風。在那個時代,賈誼的《論積貯疏》,能夠強調重視農業,以民為本,充裕民食,實屬敢為人先。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天妒英才,讓賈誼早逝。文帝十一年(前169),梁王墜馬而亡,賈誼自傷為傅無狀,常以淚洗面。一年之後,賈誼憂鬱傷感而逝,年33歲。

桃源是最柔的風

來自中原的風,最先親吻的是洞庭西岸的武陵。

行走於沅江兩岸,桃花繽紛的姣容,岸柳嫋娜的身姿,得益於荊楚澤國風水的滋養。桃自桃花源來,柳稱“陶公柳”。

東晉大司馬陶侃(259—334),貧民出生,在鄂州(武昌)做太守,率軍民築長江大堤,堤植水柳。建興元年(313),陶侃任荊州刺史,後任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沒跨過長江南行半步,也就沒有“桃樹夾岸”的幻覺與體驗。88年過去了,陶侃的曾孫陶淵明(約365—427)一踏上湖南武陵源,就被桃源撞了腰,碰出了別有洞天的火花,那便是桃花源。

關於天:冰火兩極有韌性(3)

東晉安帝隆安四年(400),陶淵明到湖北荊州,投奔於“形貌鑲奇,博通諸藝”的桓玄門下,做起了幕僚。誰也不曾想到桓玄暗藏虎狼之心,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東晉政權。不願同流的陶氏“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正吃著後悔藥。他在“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的嘆息中,於隆安五年(401)飄然過江,在湖湘武陵之源,收穫了桃花充盈的春天。這年暮冬,他以母喪為藉口,辭職回江西老家潯陽柴桑(今九江市)。

元興三年(404),建軍武將軍劉裕*桓玄率兵東下時,陶氏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將自己喬裝打扮了一番,然後晝伏夜行,冒著極大的風險偷偷鑽進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逆者撫爭的意願。高興之餘溢於言表,“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其時陶淵明已是不惑之歲,可到頭來才知,劉裕也是個大逆不道的“軍閥”。陶氏失望了,不久便與劉裕拜拜了。叔父陶逵介紹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任上第81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陶氏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職。

陶淵明辭官回家,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計,與勞動相隨,與老百姓親近,不亦樂乎。歸隱之初,生活還是過得去的。“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榆柳蔭後簷,桃李滿堂前。”

陶淵明愛菊,房前屋後遍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至今膾炙人口。他長年泡在酒裡,每每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總陪他喝上幾杯,而且不等客人酒到家自己便先上了頭。陶淵明的晚年,生活困頓,常靠朋友賙濟。

人雖窮,陶淵明卻“心遠地自偏”,“猛志固常在”,仍關注著時政,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元熙三年(420)6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第二年,劉裕採使陰招,用毒酒鳩殺了晉恭帝。這事傳出,陶淵明內心波瀾不已。一介儒士的他,面對嚴酷的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