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戰鬥經驗非常豐富,佈置起定襄城防禦,那是輕而易舉。
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看看對面山嶺上的哨所是否依然在。就這樣數著天數過日子,整個定襄城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戰前氣氛中。
這樣的日子一持續便是兩個多月。
這樣的局面正是李靖想要的。自己這邊厲兵秣馬,養精蓄銳和突厥一戰,而突厥那邊一直處於高度戒備之中,耗費大量的精神,士氣也在慢慢的下降。
兩軍對峙,就像高手過招,切忌心浮氣躁,目光死死的盯著對方,只要對方一露出破綻,那一方既可會發動雷霆攻勢。
此時的大唐軍隊,像一頭蓄勢的猛虎,懶懶的盯著突厥這頭高度緊張戒備的狼。相信只要狼一露出破綻,則善於把握戰機的李靖會第一時間領著軍隊直殺過去,將狼撕得粉碎。
第一百九十七章 糧草
轉眼之間,七月便已過去,更加炎熱的八月卻到來了。
在施行了全軍大比武的措施之後,這些士卒們為爭奪朔州第一團可謂是煞費苦心,常常在操練結束之後仍在校場上訓練。雖然士卒們自覺的加大訓練力度讓眾位將領高興不已,可是,因訓練量的增加而帶來的糧草消耗的加劇,也讓負責後勤的官員們煩惱不已。
在七月這一個月的時間裡,一千偵察營士卒在李揚的帶領下往北面的雲州而去,將會在李世績帳下聽令。而剩餘的一千五百名士卒則是仍呆在朔州,服從李靖的直接領導。
也是在這一個月裡,從長安運過來的第二批物資到達朔州。這批包括了五千發炮彈和近萬枚手雷的物資在抵達朔州時,便被炮兵和偵察營計程車卒搶了一空。而那些府兵看著這些圓圓的鐵疙瘩也不知是什麼,也就沒人去要,便宜了偵察營和炮兵。
第二批物資裡面還有大量的臘肉乾,抹上鹽風乾而成的肉乾,吃在嘴裡除了鹹味和肌肉纖維的味道外,什麼都沒有,不過這種肉乾還是遭到了士卒們的哄搶。
為了維持紀律,李靖不得不將幾名哄搶得最厲害的幾名士卒杖責示眾。
這一日,張允文正在炮兵大營中給張混等人講解炮兵的基本戰術,這時候,忽然一人過來通報,說是大將軍叫人喚張允文過去。
張允文只好丟下張混等人,慢慢的來到朔州城內,李靖的大帳處。
一進大廳,張允文便看見兩名身穿青衣的人站在李靖身邊。這二人張允文倒是認得,乃是這三萬大軍的記室倉曹,專門負責這三萬大軍後勤的。
“允文來了!”李靖見到張允文,熱情的招呼道。
張允文先對李靖行了一禮,然後又向那兩名記室抱了抱拳。二人連忙回禮。
“來來,先坐下,聽聽曹大人的說法!”在李靖的招呼下,張允文坐在那位記室曹大人的對面,目光注視著他。
曹大人清了清嗓子,將事情娓娓道來。
等曹大人說完,張允文這才知道原來是軍糧出了問題。
按照大唐律法,府兵外出作戰,軍糧及橫刀弓箭等武器需要府兵自備,而甲冑、鋼弩、陌刀等武器卻是由朝廷發放。然而在此次作戰中,已經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僵持時間了,士卒們帶的糧食早就吃完了,現在吃的都是朝廷供給的軍糧。除了府兵,三萬大軍中還有偵察營、炮兵這樣的募兵,他們是純粹的職業軍人,從吃到用,一切用度皆由朝廷開支。也就是說,從七月下旬開始,記室倉曹面對的是三萬人的補給。若是李靖速戰速決,在一個月內擊垮突厥,攻下牙帳,那樣的話則只消負擔募兵的後勤,可是進入到僵持狀態,這樣拖著,就要負擔全部軍隊的後勤。
而這樣的後勤消耗實在太快,剛到八月上旬,朔州城內的十萬石糧草便消耗得七七八八,剩餘的不足支撐十日,而長安那邊的第三批物資運來還需要一個月,太原那邊的糧草還需要七日才到。
而李靖找來張允文的目的便是想讓張允文去一趟太原,爭取能說服王家在這批糧食運出之後,再加運一批糧草過來。
聽到這個命令,張允文不由沉默了一下,片刻之後,這才道:“大將軍放心,末將一定為大軍要來足夠多的糧草!”
李靖欣慰的點點頭,拍拍張允文的肩:“既是如此,那一切便拜託允文了!”
張允文重重的點了點頭,回到營帳,心頭卻是很是不爽。他不太喜歡幹這種和人談判,勾心鬥角的差事,而是更喜歡千里奔襲,秘密潛入之類的刺激性任務。但是,軍人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種觀念已經深入到他的骨頭裡面,所以,即使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