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卻是梅香正笑吟吟的站在眾人身後。
第二百四十章 林邑國王到了
這頓宴席吃了將近一個時辰。其間,一罈罈美酒被送上酒桌,從葡萄酒到宮廷制的米酒,再到天然居釀的“神仙醉”,盡皆進入了幾人肚中。
蘇定方還是第一次喝這神仙醉,端起酒香四溢的酒盞,不由吞吞口水,然後仰頭便喝了一大口。一股猛烈的辣勁在口喉之間爆裂開來,直讓蘇定方垂下頭咳嗽不已。抬起頭時,卻發現了眾人戲謔的眼神。
待宴席散了,蘇定方還抱著那壇未喝完的酒,笑著對眾人說道:“這個歸我,你們誰也別搶!”
尉遲寶林聞言,不屑的說道:“每次我們來張大哥這兒,都會抱兩壇未開封的酒回去,誰會在乎這個啊!”
“啊!”蘇定方看著手中半罈子酒,目瞪口呆。
當張允文挨個將他們送出門時,還真的每家送了兩壇酒。尉遲寶慶頓時眉開眼笑的說道:“還是張大哥這邊好!看來我們兄弟要常來啊,溝通一下感情!”尉遲寶林在一旁不停的點頭,表示贊同。
看著這隻有十五六歲,個頭卻又成年人高的兩兄弟,張允文遞出一個鄙視的眼神。
時間如同流水一樣慢慢的溜走了。不知不覺間,十月份便這樣過去了。
此時秋收已經差不過完成了。今年的氣候差不多稱得上是風調雨順,所以李世民對於今年能夠豐收是報了很大期望的。
想當初,從貞觀元年到貞觀三年,這老天爺彷彿是在折騰人一般,從未順利過。貞觀元年,關中春旱;二年,天下蝗災;三年,大水。直到今年,也就是貞觀四年,氣候才算轉好,沒有什麼天災。
待各地糧食收成報上來,李世民這才鬆了一口氣。想當初的災害不斷,使得流民叢生,無數農民因土地沒有收成而賣去土地,換取糧食。當換取的糧食吃完後,又不得不背井離鄉,成為流民。給整個大唐帶來了幾分不安定。
如今,天下豐收,多數流民返回家鄉,雖然沒有田地,但卻可以做佃戶,佃那些世家的田地來種,養家餬口倒還能支撐過去。流民漸漸消失,大唐也漸漸安定下來。
然而另一個問題卻出現了,那就是世家大族兼併土地的問題。利用不利的年景兼併土地,這是他們獲取土地常用的方式。而大唐稅賦主要來自於廣大的自耕農,於世家大族收取的反而較少。世家大族們的這般做法,分明就是在同國家搶奪賦稅稅源。然而李世民對於這種情況卻是徒嘆奈何,想要改變,卻是無力改變。遍觀整個朝廷官吏,上至中樞丞相,下到地方小吏幾乎全是士族,其關係層層交疊,盤根錯節,幾乎構成了幾個大的利益集團。就算有一兩個從寒門提拔上來的官員,在如此環境之中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所以,李世民在心裡邊一直祈禱著風調雨順,只有風調雨順,才能不出現流民,減緩世家對土地的兼併。
和李世民擔心的不一樣,張允文擔心的卻是趙毅和一百名偵察兵。
自六月份趙毅帶領偵察兵出發之後,到十月的時候已經快四個月了,就算是算上趕路和行動的時間,這四個月的時間也綽綽有餘。可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傳來任何訊息。
張允文心頭開始不安起來。
站在調查院門口,張允文這才想起自己已經有許久沒有進過這兒了,而將精力放在偵察營和軍事學院上。這裡的運作幾乎全交給幾位頭目來做。
進入調查院,張允文先是在各處衙司走馬觀花的檢視了一遍,卻見整個調查院工作得有條不紊,各處衙司各司其職,協力同心。浩繁的情報被整理得井井有條。
隨後,張允文直接來到了林然的辦公地點。林然主管民事情報,手中店鋪、商隊遍佈整個大唐及四境。與之相比,陳全康的軍事情報體系範圍就要窄得多,張允文只讓他們將精力集中在吐蕃、吐谷渾、西突厥和高麗身上,對這幾個地方進行滲透,而對林邑這等小國,則是無視。所以張允文想要了解那邊的情報,只有去找林然。
跟林然把事情一說,林然當下喚進來一名文書道:“你去林邑國最近兩個月的情報都送過來!”
那名文書行了一禮,退出房中。
片刻之後,那小吏便拿來了二十多張薄薄的紙。張允文接過一看,上面既有記載林邑的地形地貌、城市村落、資源分佈等基本情況,也記載了林邑國上至國王、下到小吏的基本情況,可謂是詳盡之極。
然而這些情況對張允文都沒用,他直接一張張的迅速翻開。終於,他找到了一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