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3 / 4)

小說:大唐偵察兵 作者:閻王

民下令,令營州都督張儉先領兵試探進攻,摸清高句麗戰力虛實。同時令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總管,瀘州都督左難當為副,領大唐水軍三萬人,從萊州渡海趨平壤。又令太子詹事、左衛率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為副,領兵八萬,直趨遼東。兩路大軍合勢並進。

在這一系列命令發出之後,李世民便要領著剩下的大軍,取道洛陽,直上幽州,與諸將回合。

於是,原本集結在長安附近的大軍一支支的離開了長安,往東行軍而去。命令雖然極多,但是整個行動都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沒有出現絲毫混亂。

臨行之前,無論是李宇還是支柔王妍,皆是拿著水汪汪的眼睛瞧著張允文,直看得張允文心裡發毛。

“呵呵,諸位愛妻,相公我不過是去打仗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想當初,你們相公可是一刀一槍從箭雨之中過來的,一個小小的高句麗,還難不住我!”張允文出言安慰道。

聽到張允文的安慰,李宇三人反而更是難過,眼中淚水盈盈,泫然欲泣。

唉,自己還是見不慣這離別啊!張允文心頭輕嘆一口氣,手忙腳亂的安慰起幾人來。費了大半天時間,終於將三人哄得不那麼難過了。

在一聲聲脆生生的“爹爹”的呼喚聲中,張允文有些不捨的離了家。

就在長安因為大軍出征而顯得有些混亂的時候,十多名手裡拿著松州府開具的路引,自稱是行腳商人的人從不同的城門進入長安城中。

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聚幽州

張允文如今掛著右龍武軍將軍的稱號,然而,當他準備去找李道玄時,卻被後者告知,陛下已經知會下來,你的任務,另有安排。張允文一聽,不由愣在當場。

後來到李世民處詢問才得知,原來李世民是要將張允文如今管轄的那些部門編制調撥給他。主要是炮兵、憲兵和偵察營新兵。至於那軍事學院的學生,則是分配到各支部隊之中,用張允文的話來說,叫做“實習”。

當張允文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不由心頭微微一怔。不過他乃是軍人心性,服從命令的性子深入骨髓之中。當下便領命。

那偵察營新兵訓練營中,如今共有一千三百多名新兵。說是新兵,其實是指他們沒有結束兩年的新兵訓練,若論起實力來,比起那些募兵亦是不差。他們本身便是從募兵之中選拔出的精銳。

這隸屬於北衙的新兵訓練營,採取的是封閉式訓練方式。每兩年招收一批人。等兩年訓練,完全達到合格標準,被分配到南北衙各個衛所之後,才開始招收下一批新兵。

這樣源源不斷的為南北衙諸衛大軍輸送優秀的特種偵察兵,也讓那些大將軍們十分滿意。

本來今年九月的時候,這些偵察兵便可以走出訓練營,加入到南北衙各衛中去,誰料今年要征伐高麗,所以也就跟著一起去了。用戰爭檢驗平時訓練的成績,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張允文甚至計劃著在南北衙各衛建立各自建立偵察大隊,就像後世的軍中一樣。不過這種想法卻僅僅停留在腦海中,還沒有付諸實踐。

出發當日,張允文將三部兵馬集合起來,跟著李世民的大軍一路往洛陽而去。

三部兵馬之中,憲兵人數最多,足足有五千多人,這還是分出了一部分在張亮的水軍和李績的遼東大軍之中後剩下的。其次便是炮兵。此次出發的炮兵,佔據了大唐炮兵總數的三分之二,剩餘的要麼分佈在邊境之地,要麼就是留守長安。但這裡足足有四百多門迫擊炮和一百五十多門火炮。其中,迫擊炮兩人一門,大型火炮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原先製造出來的天威大將軍炮,這是四人負責一門,足足有一百零三門。另一種便是最新鑄造的大口徑火炮,按照後世的毫米計算,口徑足足有一百八十毫米,比起原來天威大將軍炮的不到一百毫米的口徑打了不少。這個需要六個人負責一門,足足有五十一門。人數最少的便是偵察營的偵察兵了。

李世民穿戴著一身明晃晃的金色明光甲,那甲片擦得明亮之極,幾乎可以用來當鏡子用,反射著太陽光芒,顯得分外的刺眼。

張允文和那些將軍皆曾經規勸過李世民,讓他別穿這般耀眼的衣甲,免得遭到敵軍弓手的射殺。那李世民卻是連連擺手道:“此處乃是我大唐地界,朕身為一國之君,當然得作為表率,讓這千千萬萬計程車卒知道,朕此刻身在軍中,與他們同在!呃,至於到了前線,那時再換衣甲也不遲!”

聽了李世民這話,眾人只好不再勸李世民了。

大軍一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