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製作了三面救援兵符,此兵符只為求救使用。
劉琦得到劉騫的允諾,定下心來。次日,便上言,欲守宛城。劉表心下不忍,猶豫未決。忽劉騫與劉備帶著隨從前來拜見。劉表遂問計劉騫。劉聖舉言道:“宛城雖偏,尚屬重地。何況愚弟有兵駐守襄陽。日後曹操大兵犯境,弟自會遣兵相助賢侄。兄長勿要憂慮!”
劉表遂令劉琦引兵一萬往南陽郡宛城鎮守。
再說袁術得報曹操矯詔搬兵,使劉表、孫策、呂布同其一起出兵攻擊自己,其意欲滅自己而後快。遂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楊大將言道:“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何憂之擾?”
袁術又問計曰:“莫說徐州呂布兇悍無比,又有天下第一武將之稱;單說那江東孫策,其勇猛更比其父,誰人前去迎戰?”
“此正直青黃不接之時,主公可遣大將屯兵於塗中,堅守城池,以抗孫策;遣大將屯兵守下蔡,亦抗曹操和呂布;遣大將屯兵合肥,以抗劉表;遣大將屯兵汝陰,以備曹操兵出汝南;遣大將屯兵臨淮,以備呂布自徐州兵至。主公再引大軍居中策應。此兵出五路以抗敵兵,必保無虞!”楊大將獻計道。
袁術別無他計,遂從其言,乃分兵駐守:第一路上將橋蕤守塗中;第二路上將陳紀守下蔡;第三路上將陳蘭守合肥;第四路上將李豐守汝陰;第五路上將梁剛守臨淮。大將張勳、紀靈為五路救援使。又以樂就為五路觀察使,傳遞五處守衛資訊。五員大將各領部下健將,剋日起行,各入防區。
*在這裡寫到袁術應對四路敵軍的對策,取鑑與三國演義中“袁公路大起七軍”之中的部署安排。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