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減輕縣裡民眾傜役負擔外,更重要的是進行人才儲備。
當世民眾的識字率很低,但是江東地處富裕,耕讀人家還是很多。崇州縣,入籍丁口就有二十萬,實際的丁口可能接近三十萬,識字者差不多有萬人,雖說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鄉豪勢族子弟,也有相當一部分為平民階層,從中選拔、培養三五百有才能的基層人手來,不是什麼難事,關鍵這時候要有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名目。
夜裡,林縛帶著曹子昂、林夢得一起到北山門禪院參加為補賢任事所組織的簡單宴請,與新補選的官吏以及鄉里的里長、甲長代表見面。
在宴席上,林縛與吳梅久確定了一個原則,就是六房書辦不但分管縣裡的事務,還有分割槽域監管各鄉里的職權。
以往鄉里事務都由里長、甲長掌握,完全按照約定俗成的鄉風民俗行事,這些里長、甲長實際上又是鄉豪勢族的代表。林縛此舉表面上是對通匪案進行徹查的需要,有這個藉口,別人也不便阻撓,實際上則是加強了縣裡對地方事務的集權,最根本的目標就是限制鄉豪勢族控制鄉里的勢力。
這次補選的官吏都是從各鄉各里撿選,在地方上也有一定的人脈與聲望基礎,也是各方面至少能勉強接受、不便公開抵制的人選。
陳雷本想帶著兒子恩澤回陳家圩好好團聚三天,才回縣裡正式任事。他本人一天之內經歷的事情也太多了,內心受到極大的衝擊,也需要時間好好消化一番。但是,縣裡的事務太忙亂了,幾乎什麼事情都是一團亂麻,要胡致誠、李書義兩人撐著,其他補選的官吏幾乎是即時就頂用上,陳雷給任為縣倉大使,掌管縣裡物資積儲,當下是極重要的一項職事,他也就不便真去享受林縛額外給他們父子相聚的三天假期。
夜裡使長工何貴帶著兒子回陳家圩跟他母親團聚,陳雷則留了下來。
北山門禪院有九進之多,給利用起來當成臨時的縣衙,六房各佔一進院子,縣大牢以及縣大倉都獨佔了一處大院子,在此之前臨時從西沙島鄉徵調兩百餘民勇補為衙役、獄卒、倉卒,將縣衙秩序勉強維持起來,不至於混亂不堪。
陳雷倉促赴任時,縣大倉院子正破開山門院牆開一道供物資獨立進出的大門,縣大牢也要開門,畢竟有些門庭不能跟縣衙混用。
第34章 秘倉
入夜後,林夢得、李書義一起過去看陳雷接管縣大倉的情況,怕他初來乍到、應付不暇,趕到北山門西院,看到這邊一切都還井井有條,也頗為滿意,知道陳雷是個能用的人手。
林夢得就站在院子裡,看著縣大倉屋廣牆厚,與李:“還真要感謝奢家這幾年來對廣教寺投入大量的資源大興土木,不然崇州城毀之後,縣衙連個臨時辦公的地方都沒有,不知道奢家知道廣教寺就這樣給我們奪了,會不會氣得吐血?”
私下裡,大家都不避諱將東海寇與奢家混為一談。
“林大人、李大人過來,有什麼事情要吩咐?”陳雷到院子給林夢得、李書義見禮。林夢得積軍功,如今是正八品的散階,李書義本身就是秀才功名,之前就正式擔任戶房書辦,都擔得起“大人”的稱謂。
“過來看看你接手情況如何?”林夢得笑道,“比起別處的混亂,這裡算不錯的。”
“陳雷不能不竭盡所能以報諸位大人的栽培與信任。”陳雷說道。
控制地方,無非是從人跟物兩方面入手。
沒有人手、沒有資源,不管日後來崇州擔任知縣、縣丞、縣尉的人是不是嶽冷秋的心腹親信,都逃不脫給架空的命運。
縣大倉可以說是直接控制縣裡所能掌握、呼叫的物資,任用人手十分關鍵,最終選定陳雷,也是考慮許久才確定的事情。
林夢得笑道:“客氣話不多說了,你這邊吩咐一下,帶你去山南……”
紫琅山山勢不高,倒也險峻,東、北兩面接6,西、南兩面臨江,西南角上有江碼頭,環山有石徑直通。
眼下除了北麓山門及禪院劃出來當作臨時縣衙外,紫琅山其他地方都給江東左軍嚴密控制,尋常人不得進入,特別是山南那座碼頭,更是江東左軍控制軍事要點。
陳雷也不多問,回屋裡吩咐了一聲,就隨林夢得、李書義走石徑,走了兩三里路,便繞到南麓去。
燈籠的燈火也照不遠,聽著江濤拍岸的水聲,除了江岸碼頭外,陳雷現江岸碼頭東側還有一處獨立的小院子給重兵把守著,林夢得與李書義帶他往那裡走去,走到近處,才現林縛也在那裡。
原以為是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