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現在要在戰略上調整一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她媽對女兒有一堆想法,而女兒對她媽卻沒有想法。女孩對她媽沒有心理動作,這樣你這個女一號就是蒼白的,就成一個道具了。因為只有互相有想法才能有矛盾,才能產生對策,一個想法能拍一部電影。所以你們要總結一下,一定要找到這個女孩突出的心理動作。不管她對她媽是愛是恨,或者愛恨相交,必須讓她對她媽從頭到尾有一個明確的、強烈的心理動作,這樣她倆才能有戲。這樣你的結尾不管是她媽死了、房子拆了、那張唱片踩碎了,還是她把唱片再粘起來,再聽起來,隨便什麼動作:不管是無奈的、失落的、惆悵的,還是痛苦的、深情的,隨便什麼情緒,都會很精彩,都會令人感動的。比如說房子被人拆了,老唱片本來就已經斷裂了,結果工人不小心又踩成了碎片。你就能看到那個女孩子拿透明膠帶仔細地粘那張唱片,用了整整一晚上。粘好以後,在她媽的唱機上放。女孩在老太太生前從來沒認真聽過這個唱片,她和她媽打了一輩子,現在老太太死了,家裡的房子也沒了。這時候《茉莉花》的音樂已經不完整了,音都不準了,老跳音,在這首殘破的《茉莉花》音樂聲中,她流露出對媽的一種血緣之親,一種骨肉親情,會很感人。我主張你要用愛來做收場,不要拿仇恨做收場。
侯:我是想寫愛。
因為這個母親是一個悲劇人物,她沒有責任。我主張最後要符合大部分觀眾的情感標準,雖然她始終覺得她母親討厭極了,但畢竟是她的母親。親人間的恨再怎麼樣也不同於敵意。女孩對她媽的想法和情感,也許從來不當面表露出來,甚至連細小的動作都不表露,但到最後一下子沒機會了,她母親去世了,留下了那個唱片和唱機。她家老房子拆了後,女孩搬進新居結婚了。一天她收拾新房間,突然拿出老唱片來聽這個《茉莉花》,這就是很微妙的情感。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花(16)
三種畫外音方法
還有一個手法可以借鑑,就是畫外音,我覺得可以用這個女孩的畫外音。它也可以用重複的方法,都是“我”,但三個“我”是三個不同的人,講述的物件是我、我媽和我姥姥。第一個故事的畫外音就是“第一個我”的旁述,講我和我媽;第二個故事是“第二個我”的旁述,講我和我媽我爸;第三個故事是“第三個我”的旁述,講我和我姥姥。第一個“我”跟第二個“我”以及第二個和第三個都不是同一個“我”。這是第一種方法。
侯:這種方法好處是既能體現出重複的意思,還可以跟演員轉換角色同步。
第二種方法是不重複“我”,而把“我”定在某一個點上,你可以擱在中間,用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講述我媽、我姥姥和我女兒,這樣也很好玩。比如第一個故事中我還沒出生呢,我在講述我媽和我爸的故事,我媽怎麼回事,我爸怎麼回事,是過去時的敘述。因為第一個故事很完整,畫外音要簡單一點,只作輔助手段,或者說可有可無。但因為這是你的結構方法,為了統一後面的風格而讓它存在的,只是不要讓它破壞第一個故事的完整性,不要畫蛇添足就完了。到了第二第三個故事時,尤其是鏡頭拍內心的時候,畫外音就可以很好地表達一些東西。我覺得第二第三個故事中很多情況下需要畫外音,很多戲要跳出來虛處理,要用沉默收場,這時候尤其需要畫外音。都是用定點的“我”(第二個女孩)的角度,第一個故事是我爸我媽,第二個故事是我和我媽,第三個故事是我和我姥姥。這種畫外音也構成了一條血脈關係,把三代人的三個故事串起來了。
侯:這樣結尾不是第一人稱,好像就不太好了。
那就把“我”定在最後往前數,第一個是我姥姥,第二個是我媽,第三個是我。第一第二都是旁述,第三個故事是自述,這個手段對第三個故事的表述有好處,是我自己表達我自己。
侯:第一個故事是說我姥姥年輕的時候。這個“我”是第三個,是最後一個“我”。
第一第二個故事都是猜測,因為“我”不是我媽,也不是我姥姥,我在估計我姥姥和我媽那個時候的情況,就是這種心理角度。
侯:你覺得這一稿劇本在審查方面有什麼問題?
你現在這個故事的結尾有點太灰暗了,我相信也許會要求你加強積極健康的向上性,尤其是第三個故事。對第一個故事應該沒有什麼要求,第二第三個是新社會的故事,也許你要有新舊社會兩重天的感覺。你只要想拍這個電影你就要避免這一點,可能要相應的做些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