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兄長監護下生活,張廷重覺得太受拘束,便想與二哥分開過,只是苦於沒有個堂皇的理由。1922年,機會來了,張廷重透過在北洋政府任交通部總長的堂兄張志潭介紹,在天津的津浦鐵路局謀到一個英文秘書的職,便正好藉此分了家,舉家遷到天津。
小煐的姑姑那年21歲,乃名副其實的“小姑獨處”,也跟著一起搬到天津去了。
在小煐和弟弟的記憶裡,天津的生活是豐盈而明亮的,衰落的陰影還沒有籠罩上來。
弟弟張子靜在晚年時對此的回憶,滿含著感情:“那一年,我父母二十六歲,男才女貌,風華正茂。有錢有閒,有兒有女,有汽車、有司機;有好幾個燒飯打雜的傭人,姊姊和我還都有專屬的保姆。那時的日子,真是何等風光啊!”
這座洋房,是在英租界裡,32號路61號。房子是當年爺爺張佩綸結婚時自己購置的,也是非常寬敞。張廷重來到這裡,再無人可以干預他,就越發地放縱享樂起來。
張愛玲的童年記憶,就從這奢華中開始。
這是一段幸福的日子,人間的醜惡,還沒有進入她的感知。在張愛玲的回憶文章《私語》裡,對當年種種童趣,有極為細膩的描寫。讀來,猶如欣賞帶有擦痕的老電影片,舊而親切。
那時的小煐,整天由成群的僕傭所簇擁,被抱來抱去,訪親問客。小小年紀,就開始熟悉大家族在節慶時親戚往來的禮數。
然而,孩子的興味,是在她獨自窺見的天地。
家中的院子裡,有個鞦韆架,是個其樂無窮的地方。小煐比弟弟勇敢,喜愛盪鞦韆。有一個額頭上有疤的丫頭——小煐喚她做“疤丫丫”,一次盪鞦韆,盪到最高處,唿地翻了過去,這大概也讓小煐感到了驚喜。
夏日的中午,是最可留戀的時光。小煐喜歡穿著白地小紅桃子紗短衫、紅褲子,坐在板凳上,喝完一碗淡綠色的、澀而微甜的“六一散”,就拿出謎語書、還有童話書,念出聲來。那種綠綠的六一散,是以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