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一次,弟弟給她看歷史小說《孽海花》,撂下一句:“說是爺爺在裡頭。”
愛玲翻開書,找來找去,找到了莊侖樵。讀完以後大為興奮,跑去問父親,父親只是“一味闢謠”,跑去問姑姑,姑姑說:“問這些幹什麼?現在不興這些了。我們是叫沒辦法,都受夠了……”說到這裡,聲音低下去,近似喃喃自語,而後又說,“到了你們這一代,該往前看了”。
“受夠了”指的什麼?官僚大家庭的生活,還不是陳腐一路,當事人都受夠了,何勞今天的人替他們榮耀?
愛玲覺得不好意思,連忙辯解:“我不過是因為看了那本小說好奇。”
姑姑見愛玲執著,就講了一點奶奶李菊耦的事。兩位老人死的時候,姑姑年紀還小,所以提到爺爺張佩綸,她便斷然搖頭:“爺爺一點都記不得了。”
愛玲又去問父親,父親只是敷衍她說:“爺爺有全集在這裡,自己去看好了。”於是愛玲就抱了一大堆書來看。
張愛玲的先輩,雖很輝煌,且從李鴻章這一脈來說,也可稱貴族。但是,外曾祖父李鴻章和祖父張佩綸都是在歷史上有過汙名的,所以,張愛玲自小就和她的“貴族身世”自覺保持著距離。在她成名後,文化界曾有一陣掀起過《孽海花》人物原型的考據熱,她完全不參與,對一班前清遺少及名士派文人也敬而遠之。
她不會傻到處處以這些晦暗的東西來炫耀。
但是,她與這些譭譽參半的先祖,畢竟有著血緣的聯絡,在她的意識裡,又另有一種不同於政治評價的情感評價。
她從長輩們的議論中,從祖父的文集中,對祖父張佩綸產生了一種特殊好感,認為他是個“真人”。祖父在官場中的旋起旋落,直至抑鬱而終,也令張愛玲幼小的心靈感到震撼,覺得這是一種“人生的回聲”。
家族曾經的輝煌與無可挽回的沒落,在一個孩子的心中,種下的就是這樣無以名之的傷感。從普世意義上來說,全社會肯定是在進步了,但是作為具體的家族後裔,沒落的氣氛是一直就籠罩在頭上、滲透在血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