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暴君的偉大 作者:瞎說唄

見楊堅。

開皇十九年(599年)十月,楊堅冊封來朝的突利可汗染干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這一封號的含義是“意智健”。當時已有1萬多名突厥人歸附啟民可汗。楊堅命長孫晟率領5萬人,在朔州(今山西省朔縣)築大利城給啟民等居住。因安義公主已死,楊堅又將宗女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為妻。有隋朝的支援,歸降啟民的突厥人越來越多,但是,都藍可汗不斷侵擾啟民,使他不得安寧。為此,楊堅讓啟民可汗率部南渡黃河,在夏州和勝州之間放牧畜群。並在河套地區黃河南面400裡處,自東至西挖掘一道長塹,兩頭與黃河連線,以河與塹作為防禦工事,保護啟民的部落。啟民可汗對此上表謝恩稱:“臣既蒙豎立,復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違法”。

開皇十九年(599年)十二月,都藍可汗在內鬥中被部下殺死,部眾分別投降達頭與啟名可汗。勢力大漲的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可汗,力圖兼併**汗國。開皇二十年(600年)四月,達頭大規模侵犯隋邊境,局勢一度緊張。

在這時,楊堅再一次想到了自己最優先的兒子楊廣,於是他下詔調在江南為帝國鎮守了十年的楊廣回朝前往帝國最需要他的地方。從江南迴來的晉王楊廣和楊素西出靈武道,漢王楊諒和史萬歲東出馬邑(治今山西省朔縣)道,兩路都受楊廣節制。西路軍用長孫晟之計,在河水上游投毒,突厥軍以為天降“惡水”,受驚撤退。東路軍史萬歲至大斤山,遇達頭可汗大軍。達頭聽說來將是當年(583年)在高越原馳斬突厥勇士的“敦煌戍卒”史萬歲,懼敵而退,被史萬歲追擊數百里,損失慘重。達頭又派其侄進攻啟民可汗,楊堅派兵幫助啟民防守,突厥軍撤退。啟民可汗染干上表感謝楊堅:

“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也,如地無不載也。諸姓蒙恩威,赤心歸服,並將部落投攏�絲珊箒硪病;蚰先氤こ牽�蜃“椎潰�嗣衽Q潁�橐吧焦取H靖善┤緲菽局仄鷸σ叮�莨侵厴�と猓��蚴萊び氪笏宓溲蝰R也”

這是北方草原民族政權第一次把可汗的名號安在中原王朝帝王的皇冠之上,而後來的李世民的“天可汗”也不過是從這裡的“聖人可汗”得到的繼承與演變而已。

這場大戰勝利後,作為統帥的楊廣在大隋王朝皇子當中名聲那是一個勁的飆升,先後有“北御突厥,南平陳國,文治江南,武破達頭”等功績,成為了大隋帝國最為出色與優秀的皇子。雖然在許多的歷史記載中無論楊廣在北對突厥、平鎮江南過程中都沒有詳細的記載,並對楊廣在所有一些親身參加的大事件中有意無意的忽略他的影響力。像對於開皇二十年以一楊廣為統帥北破達頭的事件中,就是一筆帶過。對於楊廣的發揮的作用根本沒有提及,或者有的乾脆認為這場戰役楊廣只是擔任掛名的統帥,說楊廣的作用幾乎為零。想想作為皇子的晉王楊廣已經30多歲了,不是小孩了,帶兵的作用會是零嗎?再想想楊廣的弟弟早先的行軍元帥漢王楊諒都能發揮作用——沒有親臨前線致使當時突利可汗差點被殺,楊廣會是一個掛名的統帥嗎?

大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楊廣又被父皇楊堅的一紙詔書從最前線調回了長安,等待他的是新的任務、新的歷史使命。

十一月初三,楊堅下詔冊封次子晉王楊廣為大隋的皇太子,對於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新太子楊廣,楊堅希望將來的他能像自己一樣能做一個“皇帝”,為此楊堅叫自己剛立的太子楊廣到自己政治起步的地方大興縣居住,說:“吾以大興公成帝業”,楊堅希望去居住的楊廣能沾沾自己福地的福氣。

因為後來被立為太子的楊廣繼承皇位並且亡國身死,以致後來許多人會認為楊堅易儲一事大錯特錯了,認為這是大隋亡國的根源。古人也這樣想,就像李世民說:“隋太子勇撫軍監國,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楊素欺主罔上,賊害良民,使父子道滅,逆亂之源,自此開矣。”可是這種主觀的看法是對的嗎?

楊堅選擇楊廣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對於當時的楊堅來說真的是錯誤的嗎?楊勇、楊廣,誰是最為理想的皇位繼承人呢?

太子作為國家儲君在中國封建王朝制度時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太子有“國本”之稱。故中國的歷代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後幾乎都會明確太子,以保障自己帝業的傳承。中國古代社會的承襲制度是嫡長子繼承製,女性沒有繼承權。確認皇位繼承人的基本原則是:“立嫡立長”,也就說繼承順序是嫡子優先、年長優先。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中年長者為第一繼承人。沒有嫡子,則庶子中年長的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