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1 / 4)

小說:龍起明末 作者:剷除不公

四百九十六章大淩河堡,最終崩潰!(第三更)

“少將軍,已經聯絡了好幾個總兵,他們都答應一起向臺灣人投降。只要我們一開啟南門,他們便會率領麾下士兵一起衝出大淩河堡。”'搜尋最新更新盡在

一名參將對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恭敬的彙報道。

“那臺灣人那邊怎麼樣!”那個少年陰沉著臉問道。

“臺灣人接受我們的投降,但是他們言明,到了那邊之後,任何人要想進入軍隊,都需要經過考核和批准。”那麼參將低著頭彙報道。

“也就是說,我們到了那邊就沒有了帶兵的權力了!這臺灣人可真是吝嗇,如果不是孫老匹夫殺了我父,我才不會向他們投降呢!”

沒錯,這個少年就是吳三桂。自從吳襄被孫承宗給殺了以後,吳三桂就一直尋找機會報仇。

大淩河堡被圍之後,還有不少人抱有突圍的希望,但是經過這十八天之後,這種希望徹底的消失了。

現在全城都人心思動,於是吳三桂積極聯合眾多遼東的官兵,說服他們離城投降。不管怎樣,臺灣人至少沒有虐殺他們在遼東的家室,所以很多人都對這個提議動了心。

“有沒有辦法殺了那個老匹夫?”吳三桂一臉陰狠的問道。

那位參將一臉為難的看著吳三桂,孫承宗一直處於滿桂等大同宣府兵的保護之下,想要殺他,簡直難如登天。這也是孫承宗能夠壓服整個大淩河堡如此長時間的原因。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其實,這個時候的遼東邊軍除了戰鬥力還在以外,早已經結成了一個非常頑固的利益團體。這個團體根本就不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心上,袁崇煥被捕,遼東各軍便放棄各自的防線這件事情就說明了這一點。

這次大淩河堡中的遼東軍只有十幾萬,而其他地區的兵力則接近二十萬。在這種情況之下,擰不成一股繩的遼東軍自然被孫承宗所壓服。

不過,這十幾天來,在吳三桂不懈的努力下,已經有近七成的遼東軍準備投降了。但是這隻限於投降,沒幾個人會跟著吳三桂一起瘋,去殺孫承宗。

“既然沒辦法,那就算了。我想這老匹夫自命清高,他是不會投降的。到了臺灣人的手上,他也會不得好死。”見到手下露出這樣的表情,吳三桂只能無奈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秦師長,你說對方會不會是在詐降?”

接到吳三桂派人送來的請降書,不少人覺得有些不確定是不是孫承宗的計策。

“沒關係,即使是詐降。在數萬支步槍的瞄準之下,對方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而且,這個吳三桂是吳襄的兒子。在吳襄死在孫承宗手上的情況之下,他的確有可能做出這種事情。”秦可仁倒認為這十有**是真的,不過他對吳三桂的印象卻因此而大跌。

吳襄丟下數萬大軍逃離,導致錦州守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崩潰,不管放在那裡,這都是個嚴重違反軍法的事情。孫承宗殺吳襄並不是沒道理。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吳三桂還是堅持著放棄國家大義,轉而向敵方投降。足以說明這個人是個人利益至上的人。對於這樣的人,沒有一個掌權者會喜歡。

“不過我們的人畢竟不多,面對三十多萬俘虜,還是要小心處理。一個不好,就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給挑起那些心理本就不問計程車卒的暴動,那可就糟糕了。

所以待會,一定要將那些投降的將領集中起來,單獨安置。那些普通計程車卒,也要按照一千人一組分成數百個小組,防止出現暴動現象。”秦可仁非常嚴肅的對其他師的師長交代道。

雖然擊敗這三十多萬人,對於這八萬大軍來說,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處理好他們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個時代計程車兵普遍不識字,他們都是盲從的跟隨著他們的將領。將領說什麼就是什麼,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處理這樣的戰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四月十六凌晨時分,沉寂了十幾天的大淩河堡的南門突然間喧鬧無比,期間還夾雜著一些慘叫聲。然後只見越來越多的人瘋狂的向著城外跑去,而且臺灣大軍在見到這些跑出來的明軍,竟然沒有開槍,而是排除一些人,將這些跑出去的明軍引向不同的地方。

這一現象一開始就引起了其他地方的守軍的注意,但是沒有上司的命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要突圍。但是其後臺灣大軍的舉動,讓他們明白了,這是有人開城投降了。

如果是在以往,見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