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肯定會有不少低階軍官率領手下前往南門去阻止這種叛逃現象。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們猶豫了,特別是那些從小兵升上來的低階軍官。以至於在人心不穩之下,竟然有人將西門也給開了。
南門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而西門的開啟則充分的反映出,大淩河堡中的守軍計程車氣已經跌到了什麼程度。
“大人,吳少將軍已經帶人出了南門,東門也被人給開啟了!我們怎麼辦?”
這個時候,真在休息的祖大壽突然被外面的喧鬧聲給吵醒了。起來之後,才知道原來吳三桂竟然已經叛逃了。而且還沒通知他這個舅舅。
“哼,小畜生,這麼大的事情竟然不和我說!”
祖大壽當真是被氣著了,吳三桂這麼做,明顯已經不把他這個舅舅當自己人了。
“大人,現在不是追究這種事情的時候。已經有至少十萬人逃了出去,還請大人早做決斷。”
祖大壽如何聽不出,這些屬下話裡面的意思,但是他祖大壽實在放不下自己這麼多年的經營。在沒有同臺灣聯絡的情況下投降,他將得不到任何的好處。這讓他怎麼想都不甘心。
但是他同樣知道,如果他現在拒絕手下的請求的話,那他的頭很可能會成為他們邀功的籌碼。
“出東門,投降!”
再不甘心,祖大壽也不能拿自己的頭開玩笑,最終決定放棄孫承宗,放棄在大明的一切,投降臺灣。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內容結束~
四百九十七章孫承宗之死,噩耗連連(第一更)
全文字無廣告
四百九十七章孫承宗之死,噩耗連連(第一更)
混亂,前所未有的混亂。三十多萬當中原本只有七八萬人是經過吳三桂串聯而投降的。但是在看到這些人安全的被臺灣大軍收降之後,其餘的人心中也活泛了開來。'搜尋最新更新盡在
而祖大壽率領大隊人馬衝出東門,向城外臺灣大軍投降成為了引起城內的明軍投降大潮的導火索。
雖然有孫承宗聲嘶力竭的呼喊,雖然有數個始終忠於大明的總兵們的極力阻止,但是在這種投降大潮中,顯得那麼的無力。甚至出現了數萬大軍同前來阻止的滿桂大軍拼殺在一起的事情。
完了,一切都完了。軍心喪盡,有人開個頭,便徹底阻止不了士兵們投降的念頭了。
站在高處,看著到處混亂一片的大淩河堡,孫承宗心中是悲哀一片。其實他早就知道,這大淩河堡根本守不住,他只是期望能夠在大淩河堡給臺灣大軍以極大的殺傷而已。
但是這麼一點的期望都被無情的打破了。他沒有想到城外的臺灣大軍這麼有耐性,在能夠輕易攻破大淩河堡的情況之下,不惜耗費大量的糧草來圍困大淩河堡。
而且在圍困期間,不停的以各種方式勸降,使得孫承宗有了楚霸王四面楚歌的絕望之感。
終於在今天,發生了這種集體投降的事情。為了投降,那些明軍甚至同自己往日的同袍殺在了一起。
孫承宗是心喪若死,他不明白事情為什麼會到這種地步,更不明白一個小小的荒島之上,為何會走出如此強大的勢力。
他為大明感到絕望。作為一個為了大明鞠躬盡瘁大半生的老人,作為一個深深的瞭解大明癥結所在的有識之人,他已經看不到大明能夠躲過滅亡之災的可能了。
“皇上,老臣盡力了!”
說完,孫承宗猛然間從高樓之上跳了下去,他旁邊的眾多軍將想要阻止都來不及。一代名臣,一個為了守護大明而奮鬥一生的忠貞之士,就這樣帶著無盡的失望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的死,使得那些還聽從他調動,堅持抵抗的軍將也有了投降的想法。雖然滿桂等少數幾個將領堅決抵抗,但那已經不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了。
大淩河堡混亂了數個小時,直到凌晨才逐漸的平靜了下來。
在這數個小時裡,上演了無數的人性或醜陋,或掙扎,或忠貞不二的大戲,讓人看得是眼花繚亂。
三十多萬大軍,堅持抵抗的只有三萬多人,其他的人即使剛開始有抵抗的想法,但是最終還是投降了。孫承宗,滿桂,黑雲龍等六名明將死了,其他的大部分投降,少數幾個被活捉。
那些投降的明軍,最終被分成了數百個小部分分別看押,而那些軍官,秦可仁以自己沒有權利對他們的前途做出決定為由,好吃好喝的將他們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