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楊過養傷在床,無法領兵作戰,請朝廷趕緊派遣其他將領前來山海關,負責防務。
楊過的這封戰報,再次將北京城給攪動的是天翻地覆。崇禎在手下眾大臣的請求之下,第三次下達了京城的戒嚴令。
同時,在成基命的推薦之下,緊急調動正在陝西平叛的洪承疇率領平叛大軍前來京師,接受任命。
同時崇禎還命令錦衣衛,一定要探清楚,山海關以北地區到底發生了什麼?孫承宗和那三十六萬大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因為蕭明乾的俘虜這三十多萬大軍的策略,使得大淩河堡一直被這麼圍困著。但此時阿敏所率領的五萬大軍卻正經歷著一場慘烈的追殺。
在從義州撤離之後,阿敏心中就一直感到不安。為此他將自己手上的所有探子全部都給撒了出去,就是要在第一時間發現那一萬多的騎兵部隊。
雖然阿敏已經很小心了,但是對方根本就不和他玩虛的。絲毫不在意阿敏所派出去的探子的探查,直接以碾壓的方式,向阿敏的大部隊衝了過來。
所以在阿敏看到了臺灣騎兵的時候,探子才將情報彙報給了他。
一萬對五萬,如果是在以前,就算是最差勁的蒙古騎兵,也不會對漢人的騎兵產生害怕的情緒,但是知道臺灣的騎兵同樣裝備有火槍的阿敏,在第一時間命令一萬蒙古騎兵殿後,而自己則率領著其餘的四萬騎兵瘋狂逃跑。
看到阿敏派出的斷後的騎兵的數量只有一萬,臺灣的那兩個師的騎兵立即分出兩個部分。一個師迎向那些斷後的蒙古騎兵,另一個師繞過對方,對阿敏的大部隊是緊追不捨。
見到這種情形,包括阿敏在內的後金大軍是感受到了從沒有過的屈辱,立即停了下來,全軍衝鋒,想要利用人數優勢,將追上來的六千騎兵給殲滅了。
但是臺灣騎兵根本就不跟他們正面砍殺,而是在靠近到三百米的時候,便用火槍射擊兩輪,然後又跑開。
如果後金大軍追擊,那麼正好!在追逐的過程中,臺灣的騎兵依然可以拿出子彈裝填,然後向後發射。如果後金大軍不追擊,那麼正好,繼續追上去將其扒下一層皮來。
這種草原上的騎兵最常用的方法,被臺灣騎兵用起來,是一點困難都沒有。把阿敏的大軍打得是苦不堪言。
有時候,阿敏都想幹脆直接不管不顧的衝上去得了,總不至於這麼窩囊。但是,最終還是理智戰勝了已經被臺灣的實力給潑了幾次冰水的熱血,他只能再次分出一萬蒙古騎兵斷後。
就這樣,追逐了一整個白天,損失了近兩萬騎兵之後,阿敏才藉著夜色擺脫了對方的追擊。
其實這個時候,臺灣的那兩個騎兵師也被累慘了,特別是現在已經進入了後金的勢力範圍的深處,再追擊,就有被包圍的可能了。
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之下,即使擁有火槍,也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他們也不想繼續追下去了,直接撤回了義州。
規模浩大的多方聯合出兵遼東的東面戰場就這樣,在三四天內,以明軍被圍,後金大軍被打殘的結果落下了帷幕。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後金損失了四萬人之外,明軍總共只戰死了不到兩萬人,而臺灣大軍,在放近後金大軍的時候,三十一個士兵被蒙古人的弓箭射死,在攻陷眾多城池的時候死了五十七個人之外,另外在追逐阿敏所率領的後撤大軍死了兩百一十五人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損失,可謂是輕鬆如卷席。
四百八十九章眼高手低,痴心夢想的蒙古人
四百八十九章眼高手低,痴心夢想的蒙古人(第一更)
北部戰場就沒有那麼溫情脈脈了,面對十二蒙古騎兵,蕭明乾在這裡安排了六萬騎兵部隊,要在這裡將蒙古人的時代徹底埋葬。
林丹汗,蒙古人最後一任大汗。但是他在位期間,因為其執著的信奉紅教,並且強迫其他部落一起信奉紅教,使得信奉黃教的蒙古部落對其離心離德。
同時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不斷挑唆下,使得其逐漸失去了對科爾沁,內喀爾喀部等部落的控制。
總的來說,林丹汗的政治手腕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根本沒得比。不過,這個情況在臺灣大軍攻陷遼東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除了科爾沁部歸順了臺灣之外,其他同後金聯姻的蒙古部落一下子失去了後金這個大靠山。而且皇太極強取朵顏衛的行為,也讓他們不再信任皇太極的那些承諾,從而使得林丹汗透過威脅和利誘組建在形勢上再次控制了這些部落。
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