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不止。
周隨明制。但周朝並無褒揚神童的風氣。恰恰相反,士林流行壓制神童。這是汲取前明的權相的教訓。明朝著名的權相,基本都是神童。比如:楊廷和、嚴嵩、張居正。
若賈環成為狀元,是否意味著國朝對神童的看法會有所改變呢?這是否又喻示:本朝的詩詞名家賈環,會在日後執掌帝國中樞,權傾天下呢?
這兩個看法,都是具有相當有話題性的,因而在京城中流傳的最廣。而在眾多趣聞、流言、笑談中,謝大學士與何大學士在東閣裡爭執,相互亂串臺詞,亦同樣很受關注,有多個版本的解讀。
京師中,不乏明眼人、聰明人,但最終究竟如何,還是要等殿試結果出來後揭曉。
…
二十四日,便在各種流言中度過。只要是考試,什麼時候少得了流言?區別只在於流言的大小而已。
二十五日上午,三百名中式舉人齊聚在長安左門外等著殿試放榜。這個榜,就是俗稱的“皇榜”、“金榜”。
此時,天子已經御文華殿,聽取讀卷官們的彙報,親自確定三鼎甲的名次後,就會放榜。這一回可就沒有報錄的人。皇宮重地,誰進得去?
三百名中式舉人,天然的按照同鄉的關係分佈,再分別扎堆。殿試並不往黜落士子,只是成績好壞而已。在場計程車子們都是興致頗高,相互交際、寒暄。
賈環、公孫亮、羅向陽到長安左門後,很自然的與北直隸的同鄉士子們混在一起。
“賈兄,恭喜,恭喜!”同鄉計程車子見面便先道喜。京城裡正在傳的流言,誰沒聽過?朝廷首揆親自推薦,暫定第一,賈環被天子點為狀元的機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