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但是這些年我們一起走過來,CBA在增值,安踏也在增值。我們在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了共同成長。”
是的,這些年來,安踏與CBA的合作堪稱運動專案與企業合作共贏的樣本。從安踏方面看,與CBA的合作,不僅促進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科技實力的增強,而且積累了豐富的體育營銷經驗,最終成功上市,從民營企業發展成為國際化的公司,最終奠定了他們在中國體育裝備市場上的領軍地位。這幾年我們見證了一個民族企業的快速成長。在2004年與CBA合作時,安踏一年的營業額僅3�1億元,而一年後就達到6�7億元,到2006年達12�5億元,2007年達29�8億元;2008年達46�3億元,2009年達到58�7億元,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長。可以說,丁志忠先生以其獨到的眼光和魄力,在企業成長的關鍵時期,選擇與CBA合作,抓住了發展的契機,成為民族企業騰飛的範例。
從CBA的角度看,想當初,我們是心急火燎地四處尋找贊助企業,而現在尋求合作機會的企業紛至沓來,這是多麼大的變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初與CBA簽訂運動裝備合作伙伴協議時,每年僅需1 000萬元(不包括運動裝備投入),一些大品牌尚且猶豫不決,而到現在僅籤一個CBA聯賽指定用球,據說耐克就支付了約2 000萬元;就連NBL聯賽的運動裝備,李寧公司現在也要付出每年1 000萬元的代價,兩相比較差別巨大。
看到安踏與CBA聯賽共同成長的良好局面,李寧公司和耐克都很後悔當初把機會拱手讓給了安踏。李寧公司的高層曾跟我說:他們所有的運動裝備裡就數籃球鞋賣得最好,失去了CBA聯賽這塊陣地實在太可惜了!
對此,中國籃協的另一個重要合作伙伴駿業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文先生曾經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