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晉書·陸雲傳》,謂陸雲“本無玄學,自此談老殊進。”魏晉之際,玄學一詞本身並未廣泛流行,其含義包括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他們以出身門第、容貌儀止和虛無玄遠的“清談”相標榜,成為一時風氣,即所謂“玄風”。在哲學上,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上的貴無與崇有兩派。正始玄學的王弼、何晏為貴無派,主張“以無為本”,認為萬有統一於一個共同的本體“道”或“無”,世界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有這個本體,形形色色的宇宙萬物,都是這個本體的表現,即所謂“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西晉玄學的裴頠、郭象為崇有派,主張“自生而必體有”,反對貴無派“以無為本”的說法,認為“有”之所以發生,並非另外有一個東西使之成為“有”,而是萬物“自生”、“自有”,把宇宙的全體看成是由萬物自身所構成的,即所謂“始生者,自生也”,“總混群本,終極之道也”。而處於這兩個階段之間的竹林玄學的嵇康、阮籍則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