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楚國政治*,奸邪當道,都城失守,又無力挽救,悲憤交加,遂在他63歲那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所寫詩篇內容豐富,思想境界高,充滿愛國熱情,且文辭優美,形式新穎活潑,對後世文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被魯迅譽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開創了詩歌體裁一代新風。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六節:

趙雍武靈王,雄才韜略藏,

騎射創軍制,易俗改胡裝,①

抗秦主合縱,扮使入咸陽,

武略強趙國,公推縱約長。②

廉頗 藺相如,強趙二棟樑。

請罪揹負荊,屈尊道相讓,

戲演將相和,掌聲如雷響。

平原魏信陵,春申齊孟嘗,

戰國四公子,養客儲智囊,

毛遂與侯嬴,危急露鋒芒。③④

註釋:

趙 雍

① “騎射……胡裝”——是“胡服騎射”的倒置拆寫,即改用胡人裝束,穿短衣窄褲,以遊騎取代車陣。

②縱約長——指東方六國的統帥、總指揮。

③毛遂——為平原君門下食客,其貌不揚,卻膽識過人。

④侯嬴——戰國時魏人,為人板正,家甚清貧,古稀之年仍在魏都大梁(開封)作一守門小吏。

人物介紹:

趙武靈王 (約前340—前295年)趙國第六代國君。名雍,諡武靈,在位27年。16歲即位後,運用政治手腕,不動武、不流血地從其叔父手中奪回政權,並促使保守妄尊的叔父也走進改革的行列。於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著手軍事改制,施行“胡服騎射”,推行騎兵建制。作戰由遊騎代車陣,使趙國一躍而成為強國,被推任為六國的縱約長。在他41歲時主動退位,致力於外事。曾巧扮使臣,入秦庭偵探,又機敏脫險,再現了他的氣度和膽略。46歲時因兩子爭位內訌,遭圍困餓死於沙丘宮(在河北平山縣),事業中廢,重演了齊桓公之悲劇!

廉頗 (?—前241年) 戰國時趙之良將,任上卿。趙惠文王時,屢敗齊、魏,以勇武善戰聞名於諸侯。趙孝成王任舍人藺相如為相,位在己之上,他不服,欲辱之。相如以國事為重,屢避讓之。當他察悟,遂背荊謝罪,結成刎頸之交。秦趙長平之戰中,他堅壁固守拒敵,使秦勞師三年無功。後因趙王中秦反間計,改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將,導致慘敗。前251年他率軍破燕取五城,晉升為相國,封信平君。後遭忌奔魏,又適楚,於八十歲時在楚國壽春,懷著報國無門的心情鬱憤而死。

藺相如 戰國時趙之賢臣。初為宦者令繆賢舍人。惠文王時。強秦向趙索要“和氏璧”。相如被推薦作使臣,帶璧入秦。面對貪婪的秦王他毫無懼色,據理力爭,揭穿其騙局,終使璧完好歸趙。前279年,陪趙王會秦王於澠池。秦王欲辱趙王,要趙王鼓瑟,他亦請秦王擊缶。秦群臣要趙以十五城為秦王壽,他亦請秦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終不得站上風,維護了趙王和國家的尊嚴。趙王歸,以功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頗不服,必欲辱之,他以大局為重,屢避讓之,待頗察悟請罪,遂成知交。將相和,國強固,由是,列強不敢犯境。

平原君(?—前251年) 即趙勝,趙國人,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博學多聞,禮賢下士,家有門客數千人,以賢能大度著稱。一生中任相三上三下,晃而不倒,甚受國人擁戴。前257年秦重兵圍攻邯鄲,形勢危急,他以國事為重,散盡家藏,組織軍民守城,與秦對峙長達三年之久。後率毛遂等門客求援於楚、魏,擊敗強秦,解邯鄲之圍,於危難中拯救了趙國軍民,是戰國四公子之一。

信陵君(?—前242年)即魏無忌,魏昭王少子,安厘王異母弟,因此稱魏公子,號信陵君。門下有食客三千,在戰國四公子中他聲望最高。前260年長平之戰後,秦欲滅趙國攻邯鄲,他採納門客侯贏之計,竊符救趙,大敗秦軍,聲聞諸侯。公元前247年,他組織統帥魏、楚、燕、韓、趙五國聯軍,在河外重創秦師,再現了東方六國合縱的威力,也使他的聲威高出其他諸侯王。後因安厘王妒忌,壯志難酬,遂縱情於酒色之中,竟至以酒精中毒而醉死!

春申君(?—前238年)名黃歇,並非王室出身,實是庶姓,因他 好招賢養士,門客逾三千,立功受土封君,史書遂將他與孟嘗、平原、信陵三人 並列稱為戰國四大公子。大思想家荀子當初就在他門下作客,而後任蘭陵令。楚頃襄王時為左徒,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