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整個赤心巡天,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我試圖兼顧一切,恨不得讓每一個字都具備多重意義,承擔多重責任。
讓讀者從這一條線讀回去是完整的,從那一條線讀回去是完整的,每一條線都很清晰,而它們全部交織在一起,是這麼認真的一個故事。
但由此導致的問題是——
作者的能力是有極限的。
作者不可能完全跳出“知見”,跳出作者的認知,去完全地理解讀者視角。
雖然我每一章寫完,自己都要精讀一遍。但我常常讀到會停下來反覆欣賞的、自以為精妙的地方,其實在當時並不能夠立刻給到讀者反饋。它的精彩,在很久以後,在作者自己的腦海裡。
就像那盆金羽鳳仙花。
那盆三日凋。
它真正的美麗,要在《鶴沖天》結卷之後,才能綻放在你們面前。
作者也不可能兼顧一切又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我始終懊惱在寫正聲殿,寫嶽冷、厲有疚跟姜望相處時,想要兼顧太多細節,卻因為糟糕的精神狀態,而寫得含糊無趣,經不起賞玩的那一段。
我也忘不了在神臨卷的尾聲,我因為情緒糟糕、精力不濟,不得不砍掉的一些劇情。其中就有陳澤青和王夷吾的線,本來是要把王夷吾從逐漸邊緣化的境地裡扯回來的,也要順便豐滿陳澤青這個人物。想著他們後面還可以有戲份,所以做了取捨,把不多的精力分給了夏國人……
小說裡有太多偉大的人物。
作者確實是個孱弱的凡人。
但我仍然要兼顧,仍然要盡力保持情緒穩定,保證好的身體,好的精神,推著這個世界裡的一切往前走。
因為缺失了任何一塊,它都不是我寫在簡介裡的那個,“情何以甚的仙俠世界”。
歡迎你來。
也不遺憾你離開。
……
……
……
對了,忘了向大家彙報。赤心巡天現在均訂是一萬九千五。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不知道我收假的時候,能不能到兩萬呢?
……
感謝所有支援我、給予我力量的讀者。
感謝所有陪著姜望一起探索這個仙俠世界的讀者。
……
……
……
下一卷的名字,是為——
《鏡花水月》。
同樣希望它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