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自由……已經開始不合時宜了。它們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復甦,但在朝鮮戰爭和在越南遭到近乎致命的打擊之後,又再次褪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象艾森豪威爾和佈雷德利這樣慈祥、謙遜和平易近人的將軍們,就已顯得更加符合於知識界、甚至美國大兵們的口味。總之,他們被當作本世紀的老百姓中的大人物。麥克阿瑟儘管有許多成就,包括在太平洋戰爭中運用他的戰略拯救了數萬名美國士兵的生命,但這些成就不可能掩蓋他在人們心目中作為一個裝腔作勢的寡頭政治家的形象。
他還想撥動美國公眾的心絃,就象他從朝鮮回來時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歡迎一樣。然而,公眾很快就對他產生了惡感,選舉了他的對手艾森豪威爾當總統……他們兩人都凱覦這個職位。這是公眾作出的一種選擇一他們選擇了一位代表團結和穩健路線的人,而沒有選擇一位曾經是吵吵嚷嚷的黨徒和經常引起爭議的人。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解放了菲津賓,重建了日本,又在仁川登陸和後來的日子裡阻止共產黨人控制南朝鮮。他作為一位引起激烈爭議的人物回國,不久就從他的國家的政治舞臺上消失了。究其原因,是幾乎沒人瞭解亞洲和麥克阿瑟本人,或是不瞭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少有人懂得麥克阿瑟的命運就是保護美國在遠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