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虎穴龍潭 作者:點絳唇

在此,有必要贅述一下“紅隊”的情況。

“紅隊”,又稱“###隊”,俗稱“打狗隊”。

“紅隊”初建於1925年“五卅運動”時期,當時為了對付少數明目張膽地破壞罷工、迫害工人的工賊,黨組織從工人糾察隊中選拔少數會打搶的工人組成了“打狗隊”,專門對付流?氓、工賊。另外,“四·一二”事變以後,江蘇省委在原工人糾察隊的基礎上,選拔一批政治上堅定,槍打得準,並且對上海情況熟悉的工人,組成一支小隊伍,擔負起鎮壓叛徒、內奸的任務,“紅隊”遂正式建立。在中共中央由武漢遷至上海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專做“打狗”工作的同志到達上海。1927年年底,周恩來把這兩支隊伍合併起來,交給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直接指揮。開始一段時間,國民黨特務警憲和租界的巡捕包探都傳說共產黨有四條槍,可以橫衝直撞,打遍上海灘。因此,“紅隊”建立伊始就聲名赫赫,它在當時無情地鎮壓叛徒、保衛黨中央的安全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紅隊”隊員有李士英(副隊長)、鄺惠安、邵達夫、譚忠餘、王德明、趙一凡、吳藍甫、陳永嘉、左光餘等三十多人,他們多是身強力壯、武藝高強的工人,配備有手槍、炸彈、化學催淚彈。其中心基地在同孚路的一條弄堂裡,弄堂口掛有“費國禧律師通訊處”和“信誼代辦處”的牌子。弄堂裡的一幢石庫門房子的底樓廂房即是“紅隊”成員聚居點。

情報科成立後,透過情報工作,“紅隊”更是如虎添翼,可以及時獲悉叛徒奸細的活動情況,能夠準確無誤地鎮壓叛徒,或者做到先發制人,防患於未然。

不久,“紅隊”透過情報科的內線,甚至已與國民黨軍隊駐浦東炮兵營的炮兵建立了聯絡,隨時可以調動槍支,包括重武器機關槍。此外,“紅隊”隨時能從洋行裡買到槍,並由洋行派人送來。遇到重要行動時,特一科即派人到米店購買成批大米,把米袋裝上卡車作為射擊的掩體,搞成一個活動的堡壘開到現場射擊敵人。當時,“紅隊”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小型汽車、摩托車,主要靠腳踏車活動。這些腳踏車大都是不登記的,沒有牌照號碼,一遇緊急關頭就扔掉不用。

1930年,特科在長德路專為“紅隊”舉辦了一個短期訓練班。其訓練專案是:熟悉上海各街道里弄的名稱、路線和居民住宅的具體情況,熟悉敵特警憲機關和流氓幫會等情況;學習化裝術,以便切實有效地隱蔽自己和對敵人實施偵察、監視;學習猜破敵人密碼、隱顯墨水書寫密函以及被捕後開啟鐐銬、在汽油裡摻糖以破壞敵人汽車發動等技術;此外,還學習射擊技術。每次學習射擊時,他們都是在租借的地下室裡秘密進行的。

4月25日清晨,一頂迎親的小轎沿南京路一條小弄堂緩緩走來,鑼鼓、嗩吶聲打破了清晨的靜謐。

當隊伍行走到亞洲旅館門前時,只見一個老闆模樣的人,將一條長板凳往街中央一擺,往上壓了一摞光洋,然後伸展雙手,向眾人笑容可掬地扯起嗓子喊道:

“請各位兄弟賞光。今天,我借新郎倌兒大喜的日子,向你們討個吉利!”

見到白花花的光洋,轎伕們馬上停下轎子。鼓樂手們也馬上擠弄腮幫,使勁地吹奏起來。迎親的夥計們也不閒著,有的燃起了串鞭,有的點起了“沖天炮”,“劈啪”地往空中放。頃刻間,鞭炮聲和鼓樂聲混響一團,迴盪在寧靜的街道上。

附近的居民紛紛揉著惺忪睡眼,跑到街頭來看稀奇。

就在這當口,幾個人悄悄地溜進了亞洲旅館。他們用腳踢開一扇房門。正在酣睡的一對夫婦被驀地驚醒,正待發作,只見幾隻烏黑的槍口已對準了他們……

一會兒,這幾個人掩上房門,走出旅館,悄然加入到迎親的隊伍中……

其實,這對被驚醒的夫婦正是何家興、郝稚華。而這支迎親隊伍的夥計們正是顧順章和“紅隊”隊員們裝扮的,那位攔在街中借喜事討吉利的老闆也是預先安排好了的,那些一直被矇在鼓裡的轎伕和鼓樂手們則是臨時花錢僱請來的。

四、楊登瀛騙取陳立夫信任(上)

1928年5月上旬,為了籌備並出席黨的六大,周恩來、鄧穎超裝扮成一對古董商夫婦,由上海乘坐日本輪船去大連,再經東北轉赴莫斯科。

就在周恩來動身前的5月1日,向警予在武漢被敵人槍殺。聞此噩耗,周恩來感到無比的悲慟。

當時,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組織局主任的周恩來,他的一項重大工作就是整頓和發展黨的組織。他還有一個重大工作。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