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及前邊幾個孩子的模樣,葛氏打算要認真培養這對龍鳳胎,恰巧又碰上元大錢做生意也掙回了點本,其他孩子也都大了能幹活,家裡又逐漸富裕起來
葛氏這才將銀錢都砸在最小的倆孩子身上,也是元文章爭氣,功課確實做的不錯,學習又好連連被先生誇獎。
她這才動了讓這孩子走科舉,後邊當然也要為他開始斂財。
讀書人,各種紙墨筆是消耗品,外加一些書籍,以後還得去參加各種詩會和其他人交流,若是趕考還得盤纏。
這些自然要早早打算。
因此,葛氏對倆孩子可上心了,但由於太上心,其他孩子自然會吃味。
嘴上不說是一回事,是個人心裡總也有吃醋比較的情況。
元大實是不敢說,再說他也孝順,所以心裡不舒服也會選擇聽他孃的。
元大碩得到的關注本就比其他兄弟姐妹少,所以也沒有被葛氏洗腦到位,無論是思想還是自身都比較獨立。
至少他會思考對錯,以及該不該聽他娘,怎麼護著自個媳婦兒。
在元大碩眼裡溫氏便是要陪他走一輩子的枕邊人,所以他自然是要護著的,決不可能聽從葛氏一面之詞。
而元大實身為長子,葛氏起初別提多上心,將他控得死死的,所以才導致他很少獨立思考,啥事都問他娘。
這也是為什麼葛氏能挑撥離間大房夫婦倆的感情,而無法撼動二房溫氏在元大碩心裡的地位及信任。
至於元大錢就不用說了,原本性格就是外向的還讀書讀的多,鎮上哪的到處跑,遇見的人也多,思想更不可能被葛氏控制。
但他也精明,拿了銀錢去鎮上創業,避開他這個脾性越來越古怪的孃親,一家四口日子和和美美的。
在家的元大實元大碩兄弟倆可就慘了,基本的收入全被葛氏收去給準備走科舉的元文章砸去,小閨女因為是龍鳳胎的緣故還是最小的孩子,她自然也捨得為她花錢,除去這些,葛氏不然就是貼補大閨女,完全不給大房二房手裡留錢。
僅僅只是因為她擔心給兒子太多零用錢會被兒媳婦拿去翻天了。
所以葛氏將財權捏得死死的,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她完全就把那些銀錢當成自個的所有物,所以倆兒媳苦不堪言,劉氏厚臉皮也討不到銀錢就不用說溫氏臉皮薄的人了。
因此大房二房倆兒媳就默默開始掏嫁妝貼補家用。
畢竟有了孩子,孩子幼時換洗的尿布總得有吧?再大點總得有衣裳穿吧?
葛氏瞧見倆兒媳掏嫁妝就更不管她們了,只管給丈夫兒子閨女偶爾做新衣,兒媳孫兒輩的新衣那是極其難得的。
別說二房後邊因為元澄費醫藥錢的事情因為葛氏冷冷一句“人大房都不用往家裡掏錢,就你們二房死命要銀錢”的話惹得夫婦倆更沒法提新衣的事情,只能有什麼穿什麼。
畢竟大房和二房一樣上交銀錢,但他們確實沒有從葛氏那邊掏錢。(其實也是大房要不到,但二房夫婦不知道。)
因此種種。
倆兒媳只能自己想辦法,自己的衣裳拆拆補補地給孩子穿。
而年紀小點還就是容易生病,那樣就又得花一筆錢。特別是二房生孩子的時候,老大老三是正常,可老二元繡因為不能說話又看了好幾個大夫也不見好,更別提生元澄的時候了。
生元澄那會兒。
溫氏因為想多掙錢葛氏便會肯給點銀錢的,她還想帶著元繡去遠一點的地方看看病,所以哪怕懷著孩子不適應,她也硬撐著幹活,日日忙碌都不得閒。
結果且不說葛氏變得有進無出的鐵公雞,她日日忙碌以至於孩子本身體質不好不說,生元澄的那日也不順利。
這還導致元澄就是她這輩子最後一個孩子,因為她傷了身子不能再育。
與此同時。
葛氏這時候已經習慣了銀錢都是她的,要她拿銀錢簡直跟要了她的命似的,別提多難受了,眼看著二房又多了一個病秧子,她更是不喜,覺得元澄就是來要債的!
溫氏的嫁妝能換的都換了銀錢給元繡看病了,輪到元澄的時候實在沒辦法,後期臉皮薄也得硬著頭皮地找葛氏要,她心道自己到底是因為趕織布才這樣的,多少會給一點的吧?
可萬萬沒想到。
葛氏推三阻四就不給,一開始還找藉口,後邊直接連罵帶噴的。
通常溫氏去要是要不到的,只有元大碩跟她對上,再怎麼也是自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