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的形象,故這個形象更令人愛不得,恨不得,親不得,捨不得,其藝術感染力遠遠勝過扁平人物,因此值得作者為之驕傲。
歷史的講述有如上述,小說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那便是人性關懷。將人、人性放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展示其複雜性,拷問靈魂的高尚與卑汙,這也是《姊妹河》比較自覺的追求。小說中有許多情節直逼人性的深處,具有發人深省的力量。
比如主要人物之一的柳清慧,作者寫了她的民族大義,寫了她的勇敢精神,但更多的是寫她的人性高潔。她夾在畢爾和邊強中間,畢爾是她的初戀,他們不僅志趣相投,甚至文化教養和氣質秉性都十分接近,所以他們的相愛是有深厚基礎的。起始她並不愛邊強,她只是出於感激邊強的救命之恩,才輕信了邊強,將女子行動隊帶到了邊強的軍中。她不喜歡邊強的粗鄙,更無法認同邊強的政治立場,但隨著情節的推進,邊強仍然走進了她的內心。她看到了邊強的英雄主義的一面,男子漢的一面,正直的一面,同時邊強的男性暴力傾向也令她難以防備,最後終於做了邊強的“俘虜”。她既愛畢爾,又難割捨邊強,後來還隻身去探望邊強的老母,以兒媳的名義為邊強的母親樹碑,每一樣都有人性的依據。柳清慧這一形象的成功,便成功在她人性的複雜性上,她是革命的知識女性,她高雅,但樸素,同時又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慾。這樣的形象不僅可信,還更可親、可敬。
柳清慧同大鬍子日軍士兵的一場戲更是值得玩味。黃河決堤之前,柳清慧不幸落入大鬍子日軍士兵之手,險遭蹂躪,危急關頭,是驟至的大水救了她。她隨著大水衝到了一處高地,暈頭轉向的她卻意外發現了垂死的大鬍子日軍士兵。論理,出於仇恨,她完全應該處死這個日軍士兵,但她沒有,作者沒有讓她這麼做,她不忍心朝一個手無寸鐵、嗷嗷待救的人發起攻擊,哪怕這是她的仇敵。最後她向這個惡魔一般的人伸出了救援之手,誰知這個喪盡天良的魔鬼又一次撲向了她!她成了被蛇咬的農夫,但這個農夫的心靈卻讓我們肅然起敬。柳清慧的所作所為寫得可能稍微簡單了些,但對照其所受教育,以及善良的本性,這樣處理是可以接受的。
這種基於人性化處理的情節還有很多,比如吳長順和田菲芳。吳長順是國軍的一個下級軍官,強暴了女子行動隊隊員田菲芳,田非但沒有向邊強告發他,最後還堅決要嫁給他,這中間的心理變化是很有意味的。田菲芳能夠最後接納吳長順,一方面是希望吳長順奮勇殺敵,另一方面是感動於吳長順的真情,也許其間還包括著生理之常情,不見得所有“強暴”都為女性所反感,那是一種簡單化的理解。
戰爭與人性本來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文學題材,戰爭泯滅人性;人性不需要戰爭。然而,《姊妹河》把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兩個東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人物有血有肉,讓故事真實可信,因此,也就有了新意。
《姊妹河》的語言整體上不錯,特別是鄂東方言的大量採用,為小說增色不少。但小說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某些情節太過突兀,個別細節有失雅緻,有些方言運用得不夠準確,等等,這些都有待於提高。
總之,這是一部難得的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長篇力作。希望作者今後多寫這樣的好作品!
2009…10…23
題記
五十年前,我大姑媽這個右派分子被人攆到大別山南麓的姊妹河接受改造,從此生活在無邊的恐懼和痛苦的孤獨中。
四十年前,我祖父和祖母被紅衛兵拉到大街上批鬥,三天三夜不準喝水,只可吃乾飯,硬是活活地折磨致死。
三十年前,我考上了大學,卻因政審過不了關,被生生地剝奪了上大學的權利。
這一切,皆因六十年前我那個先是逃到海南島後又逃去臺灣的姑父。
關於我姑父,社會上有許多傳聞。有人說,他是殺戮共產黨人的惡魔;有人說,他是抗日英雄……究竟我姑父是怎樣的一個人?是惡魔;還是英雄?他和我大姑媽如何走到了一起;又如何分手的?這是一個謎!這個謎像冬夜的夢魘困擾著我!這個謎同時也像一團雲霧遮住了人們的眼睛!這個謎不是大人哄小孩瞎編的故事;而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片段,一朵浪花。透過這些片段和浪花,或許你能發現眾所周知被歪曲被禁錮被塵封的那段中國歷史的原貌!可從我記事時起,祖父和祖母出於對我的保護,從不向我講述這些往事。隨著歲月流逝,我心中的謎悄然消失。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姑父從臺灣打來的電話。姑父說,他非常想念我大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