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將路修到中都去!”他一次醉後如此吹噓道。
這些高麗人事後果然盡數加入了流求籍,只不過他們與宋金移民言語頗有不通之處,故此還是受些歧視,無論是工場還是作坊,需要的是能寫會算的工匠,便是基建隊,也是能測量的佔了便宜,他們只能做些賣力氣的活兒,趙子曰在基隆的礦場,便極歡迎這些肯吃苦的高麗人。不過對於他們中絕大多數而言,已經是比在高麗要好上許多地日子,故此也算心滿意足,他們所娶妻子,也多是土人女子,或是後來自倭國來地倭國女子。
眾人商議好如何安置這些高麗人之後,楊妙真有些不耐煩地看了看刻鐘,已經是下午四點,她起身道:“我要出去遛馬,你們還要商量什麼便自己說吧!”
自然還有許多事情要商量,方有財當了甩手掌櫃,他們這些義學少年卻不成。因為初等學堂學生畢業的緣故,部分最優秀,按著趙與莒當初地設想,應當進入中等學堂繼續學習。中等學堂的老師主要是蕭伯朗與歐八馬,耿婉、陳子誠、司馬重等也可兼些課程,所學主要是後世的物理、化學以及數學中的解析幾何、立體幾何。
楊妙真遛馬回來,還聽得他們在討論如何應付來年春季的雨水問題,只覺得心中悶,不由得暗暗嘆了口氣。趙與莒要她幫看著流求這基業,她也極努力地使自己呆在這裡,可她的心,卻早跟著趙與莒一起留在6上。
正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