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3 / 4)

小說:大宋金手指 作者:噹噹噹當

得入籍流求,更遠勝為大宋之民了。”

陳昭華地位不高不低,一方面他有在流求高層面前表現的機會,另一方面他還不能接觸到流求最核心的機密,闢如說趙與莒的身份。他只知道島主為大宋人士。只道有了這般基業。日後必將開朝立國的,故此才會有此之語。只是他一邊說一邊盯著楊妙真看,雖然他不敢對楊妙真起何等心思,只這般爭切功利的目光還是讓楊妙真不喜。

這目光,她曾經在李全眼中見到過。

“有何計策便直說!”

若不是關係到趙與莒的大計,楊妙真哪裡會有這般好耐性!她喝了一聲,臉上浮起薄怒,陳昭華心一凜。正色直言道:“主母,章程照搬咱們流求律典便可,只是賞輕一倍罰重一倍。平日好吃好喝,隔三岔五供以酒肉,再允諾他們,建成道路之日便許他們入籍流求,子弟可入學堂就學,他們必然喜出望外。這修路之路,也事半功倍了!”

這算不得什麼妙計,不過也只有他這般深研了高麗人心思地才想得出來,若是依著李鄴地念頭。只須老長的皮鞭備著,這些高麗人便是不敢反抗,只怕也少不得怠工躲懶。

“此為好計。不唯高麗人,日後異族番人,盡數如此處置!”楊妙真心中靈光一閃,脫口說道:“這流求土人也是如此,原先阿茅他們,不是入了歸化局麼?高麗人也放至歸化局,先由土人督管,你們看如何?”

“正是如此。宜蘭那邊也是一樣。秋風清在時那些土人部族都敬他若神靈,如今他雖隨船遠航。土人部落親近嚮往之心卻日漸增長,不少土人已經也想與移民一般。”李雲睿也是大喜:“自此以後,我們當改歸化之策,非流求之人,需得為我流求工作,完成一定份額之後,便可歸化。歸化之後,子女可入初等學堂,三年之間,供給衣食住宿……若是如此,十年之後,這流求島上,便無移民與土人之分了!”

眾人細細思索,都道這是好計。陳昭華得了稱讚,更是滿面紅光,楊妙真也破例給了他一個好臉色:“陳耀夏,你這主意不錯。”

只是讓誰來管這攤子事情又成了問題,方有財原本是最合適的,但他隨著年紀漸長,又在流求有了田宅,開始有些倚老賣老,這般辛苦地活兒,他未必肯去了。其餘人又各有職司,修路不是一日兩日的,未必能分開身。楊妙真有些喪氣,趙與莒在時無論什麼事情,他總能找到最合適之人去做,義學前六期的少年,隨便拿出一個似乎就是最合適地人選。可如今她來想人,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來,最後實在不行,她甚至試探著道:“要不俺去?”

眾人都大笑起來,便是楊妙真自家,也忍俊不禁。讓她去拆路倒是沒有問題,去修路恐怕就差了些。

“這個……小人……呃,成不?”

見眾人遲遲拿不定主意,陳昭華鼓足勇氣道。

眾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挺立著身軀,想到被胡人屠盡地親族,又將胸膛挺了起來。

“耀夏倒是個合適之人。”李雲睿是陳昭華的直接上司,最為了解他,因此說了一句。

一直不曾作聲的陳子誠皺了皺眉,回憶陳昭華在學堂夜校的成績,修路是需要計算的,若是算學不行,便會造成極大浪費。他心中一動,淡水初等學堂的這一批學生正要畢業,他們正好可以派些送到這修路工地上去,也好好訓練一番。

耽羅島之戰,流求護衛因為王啟年與李一撾有些紙上談兵地緣故,才會勝得那般狼狽,他二人還是官人親自培養出來地尚且如此,淡水初等學堂裡義學少年培養出來地畢業生,只怕更要紙上談兵些,派到工地之上訓練,打磨個一年,才好安置於更為重要地崗位之上。

這條溝通流求三座移民聚居點的道路,嚴格意義上說一半是水道一半是道路。先是自淡水河上溯,按著當初歐大牛尋煤礦時的水路,抵達錫口部族對岸,為了方便收煤,經與錫口部族交易,他們對岸地土地也已經盡數歸移民所有,淡水在此建了座塢堡和河港,常駐約三百名護衛隊員。自此開始沿著河谷向東北修路,通往基隆途中倒沒有什麼山,只是自基隆至宜蘭,則很是花費了一番力氣。不過有火藥開石,又有近萬勞力,推進度還是極快。

這些高麗人果然如陳昭華所言,在淡水過了十五天的好日子,直說回去便是給個有品秩的官銜都不幹,聽得說只需努力修完這條路,便可入籍,更是嗷嗷叫喚。前去管理地初等學堂畢業生,又使出各種刺激的手段,高麗人做起事來幾乎不要性命,倒讓陳昭華很是得意了一番。

“只要是6地,我可以讓這些高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