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3 / 4)

小說:大宋金手指 作者:噹噹噹當

。”鄭清之道。

王鈺聞言拱手,笑道:“俗語云,十里不同俗,那流求與我大宋,自是有些不同之處。”

他將這些年來流求民俗撿了些說出來,因為流求移民來自宋金各地地緣故,許多習俗相互雜糅,故此顯得別有滋味。加上他言語詼諧風趣,又不是那種俗不可耐,這一番話說了出來,倒讓鄭清之對他好感大增。

“如此說來,那流求招納京東兩淮之民,頗有我大宋子民在此生息?”鄭清之自王鈺話語中得知,流求地廣人稀,故此在山東燕雲收買人力,數年之間由一默默無聞地海外島夷,變成如今民豐城阜之地,不由嘆息道:“我也嘗聞此事,若非被逼無奈,這些百姓如何肯背井離鄉!”

聽得鄭清之如此說,王鈺卻只是笑笑,不作任何評論。他又說起流求物產風景,說到每年必來的颱風與偶爾會有的地震,鄭清之一邊聽一邊問,不知不覺中便過去了一個鐘點的時間。

“流求國主寬待土人,納其子弟入學,授之以衣食,確實長久之計,實是一代英主。”聽得流求如何同化土人,鄭清之立刻明白其背後含義,正色對趙與莒道:“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海外島夷,尚且如此重學,我大宋須得見賢思齊才是。”

趙與莒連連點頭,唯唯稱是,心中卻有些好笑,這些策略,原本便是他定下的,鄭清之只怕絞盡腦汁也想不到,他盛讚地那位流求國主便在眼前。

“只是近來流求國內,為著開港一事頗有爭執。”王鈺見時機成熟,便笑著道:“二位有所不知,流求遠在海外,與諸國通商唯有倚仗舟輯,原先這舟輯盡數歸於國主,故此只許人登島,卻不許人離島。此前數月,我大宋泉州海商,名為蒲開宗,揚帆渡海抵達流求,流求國主心慕中華,聽得蒲開宗之語,便欲開港,允許我大宋海船入港補給貿易。”

“此為好事,海船入港貿易,便可設市舶司收取國稅,為何會有爭執?”鄭清之奇道。

“無它,故土難離耳,那些移居於此地中原人士,有想搬回中土的。只是他們學得島上製造之術,若是放任他們歸鄉,這流求佳釀便不復流求獨有了。”王鈺說出地理由,在鄭清之看來極符合他商人的身份。聞得此言,鄭清之搖了搖頭,笑著對趙與莒道:“國朝相公呂萊公曾向太宗進言,治國之要,在內修政事,則遠人來歸,自致安靜。流求國主雖是英主,畢竟僻居一隅,器具尚嫌小了。”

王鈺一揚眉,正欲反駁之時,卻被趙與莒抬眼一瞥,將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只是唇際掛上一絲冷笑。見鄭清之又轉過面來,他嘴邊的冷笑也消失了。

鄭清之又與他說了兩句,聽得王鈺又說了些流求事宜,便打他離去。再看桌上菜餚,早已經冷了。

“酒殘菜冷,學生喚廣梁來再熱一熱。”趙與莒微笑道

這讓鄭清之哈哈一笑:“嗣子,今日得聞海外逸事,已經興盡足矣,群英會酒菜雖佳,也不過飽口腹之慾罷了,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他二人離開群英會不久,王鈺也與霍重城告辭,因為頂著一個商賈地帽子,故此他不曾急於離開臨安城,而是在御街等繁華所在四處轉悠,三繞兩繞之後,他便到了曹家花園巷,他自家騎著驢,故此並不覺得累。

過了曹家花園巷之後,王鈺左右看看,見有一處客棧,便牽著驢進去。這家客棧名為“武林客棧”,生意雖不算興隆,卻也不能說蕭條,客棧裡除了帳房年紀較長之外,掌櫃與夥計都年輕精幹,見他來了立刻殷勤招呼。

“給我一間清靜些地上房。”王鈺笑道:“我雖是外鄉客,行在卻是常來地,若是住得好,以後便帶著伴當一起來你這住。”

“客官儘管放心,小店不敢說是臨安最好的,但卻佔了乾淨清淨這二字。”掌櫃伸手指引道:“隨我來,隨我來,展堂,準備好水,給客官洗塵。”

王鈺跟在那掌櫃身後,二人上了客棧樓上,走向最裡面一間,一個小二拎著木盆水桶,跟在他們後邊,待他們進了房間之後,那小二放下木盆水桶,似乎是在檢查木盆是否漏水,眼睛卻在四下張望,看著有無閒人靠近。

一進了房間,王鈺狠狠抱住掌櫃:“重德學兄,好久不見了!”

那掌櫃,便是秦大石。

注1:儀狄造酒典出《戰國策•魏策》。

注2:寧宗之事,此為史實。

注3:呂萊公即呂蒙正,其進言之事,可見《宋史•列傳第二十四》

注4:此武林非彼武林,杭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