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堯:你在澳洲修過哲學博士,怎麼看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
朱大可:有相似之處,也很大的差別,而差別是被蓄意誇大的。簡單地說吧,西方古典哲學以康德為代表,強調理性的價值,而中國哲學卻是主張感性的,老莊都特別感性,孔子也是這樣,這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本質區別。但是西哲後來在尼采那裡發生了鉅變,突然折回到了感性,用隱喻表達思想,包括以後的現象學。這是哲學內部的革命。但感性應當被限定在文化的範疇。亞里士多德開始的理性傳統,是建構合乎人性的社會制度的支柱。
吳懷堯:于丹等人透過電視媒體走紅的同時,也將大眾的視線重新帶到了傳統文化,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這是否意味著國學的復興?
朱大可:我看這不過是一種有限的文化復甦,還遠遠談文藝復興。前兩年,新儒學曾經喧囂一時,他們把孔子和儒家文化作為唯一的核心價值,排斥其他一切學派,這其實就是文化專制主義的立場,跟文藝復興倡導的人性解放,相距十萬八千里。國學熱還好點,它至少還承認有道家、墨家和佛教等多種文化形態的存在。對待孔子,應當以平常心來解讀,把他當作一位有趣的老師和朋友,而不要像儒學家那樣,把他捧到至聖的地位。那很危險,只會製造新的出壓迫我們的思想*者。
吳懷堯:中國作家有很濃的諾貝爾情結。你覺得諾獎是世界文學最高的榮譽和價值標準嗎?中國作家離這個標準還有多遠?高行健能代表漢語寫作的真實水平?
朱大可:邊緣國家都有強烈的諾貝爾情結,渴望被主流國家所認可。相對而言,所有獎項都有自己的缺陷,但諾獎還算是一個世界公認的重要獎項。當然它本身也在二流化,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評估。大師們正在離去,世界文壇已經變得空空蕩蕩。全球文學都面臨萎縮的危機,這是因為新的媒體、新的娛樂和閱讀方式,已經取代了文學。
高行健是個不錯的作家,但他不能代表漢語寫作的最高水平,這是一個文化隔膜造成的誤解。中國大陸作家裡,比他寫得好的,起碼有20個人。
吳懷堯:外國文學的翻譯對當代文學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你認為現代漢語的成就和成熟與翻譯家的翻譯有沒有關係?
朱大可:當然關係很大。漢語的現代化依賴的不是作家,恰恰是那些出色的翻譯家,他們的貢獻遠遠超出作家本身,中國作家的作品,只是他們的複製摹本,比如馬爾克斯的漢譯本,就是一個被無限模仿的範例。翻譯家為80年代中國文學的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翻譯家的成就,超過了作家本身。這些年出版了一千多種文學史,卻沒有一本提到這點,這要麼是文學史編撰者的無知,要麼就是他們害怕說出真相。我要再一次強調,如果沒有這些優秀的翻譯文字,中國文學的進化是無法想象的。
吳懷堯:冒昧問一個私密的問題:你炒股嗎?你怎麼看待“全民炒股”的現象?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股市像賭博,你怎麼認為?
朱大可:我從不炒股。但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談一談。在中國這個特定的語境裡,炒股基本上就是一種賭博行為。由於沒有建立可靠的宗教信仰體系,東亞居民成為全世界最好賭的群體,它不僅包括中國人,也包括韓國人、日本人和越南人等等。賭博的原理就是跟上帝、神和自己的命運博弈。沒有信仰的人往往會更熱衷於賭博。現在的這種股票投機的方式,很能迎合國民的賭博渴望。當然,賭博文化有著上萬年曆史,早就被基因化,成了一種“基因性行為”,長達半個世紀的無神論教育,強化了這種國民心理結構。跟那些炒股的朋友們相比,我不是賭徒。我在自己的信念裡生活。我很早就洞察了我自己的命運。
嶽南:大師之後再無大師(1)
【人物誌】嶽南,中國舉證文學第一人。1962年生於山東諸城,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現居北京。主要作品有《復活的軍團》《風雪定陵》(合著)《西漢亡魂》《日暮東陵》《尋找“北京人”》《李莊往事》《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其中十餘部作品被譯成日、英、韓、德、法、意等國文字出版,並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2000年夏,曾擔任中國中央電視臺“老山漢墓考古發掘現場直播”嘉賓,因準確判斷出老山漢墓墓主身份和兩千多年前被盜過程的細節,轟動一時。
英國曆史學家赫?喬?韋爾斯(),在其著作《世界史綱》中談及中國唐初諸帝時期的文化騰達時,既滿懷景仰又充滿疑惑,似乎如此輝煌燦爛的文化景象有些天方夜譚。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