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正教的二毛農民日子相對難過)

當然不是說三毛農民就沒什麼煩心事,要說反感的物件,還是有的,那就是猶太人。當年遙領此地采邑的立,德貴族都挺忙,巴爾幹的的土耳其人,西班牙的摩爾人,北歐瑞典的新教徒,新興的大毛全是敵人,西歐內部的各王朝紛爭,也都需要他們。想打仗,可以,但想出徵,包括行頭,戰馬,隨從統統都要錢。沒有?問人借。誰願意放貸?猶太人。怎麼還,用采邑的收穫作抵押。於是貴族出門玩大時代,猶太人下鄉演黃世仁。三毛農民變楊白勞,矛盾就出來了。這事實上是歐洲反猶思潮的通例,所有的歐洲農民基本都反猶,根源在中世形形色色的包稅人制。猶太高利貸者往往是其中最大的得利者。農民和稅吏要是起了爭執,就得打官司,猶太人有錢有文化,世俗法庭,玩條文法律,他有口才,有合同,玩暗箱操作,他有金幣,有人脈,歐洲各國農民伯伯根本玩不過猶太人,而且猶太人除了經濟上不太低調,做人也不太厚道,每次有異教徒入侵歐洲,摩爾人,土耳其人,蒙古人的大軍一到,猶太人商人往往都是第一個出去歡迎新主人的,再加上天主教會,當所有東西攪和在一起,反猶思潮就應運而生。當然這不是小熊本文的重點。

繼續說三毛,波蘭王國時代,小日子是過得去的,猶太商人是可惡的,當地貴族還是可以的,立德貴族們一年也來不了幾次,來了又喜歡在鎮上辦學校,搞教育什麼的,這些貴族大概都有點普世情懷,喜歡在自己的采邑裡給佃農們施一些文明雨露。但平靜的小康日子也有到頭的一天,波蘭給滅了,三毛的地區迎來了新主人。

大毛雖說在血統,宗教關係上和三毛算是遠親,可真統治起來,比傳統的立德貴族狠上十倍,經濟上,統制經濟開始,三毛農民除了要承擔原先對領主的封建義務(立陶宛貴族相對被打壓,但德意志貴族仍被彼得堡當作座上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大毛各級衙門的垂直盤剝,沙皇的賦稅之重,那可是有數的。還有宗教,過去雖說是異族天主教貴族當權,可也對三毛的本土東正教信仰有一定寬容,搞一個東儀天主教(繼續用東正教的儀軌,但要對羅馬教皇遙唱一個大諾),打個哈哈也就算了。但大毛一來不同了,一定要尊俄版東正教,各級都要嚴控,尤其是原先的城鎮中層人士,又要拉出來過篩子,追究他們當初改宗東儀天主教的問題。

簡而言之,大毛沒來之前,三毛本土大致只有三個半階層,一個是下層農村佃農,一是城鎮知識中產,一是上層立德貴族,還有半個是猶太奸商。各階層的小日子都還能過,而所謂的祖國波蘭,那是一個遙遠傳說。但大毛來了,情況變了,佃農變成了農奴,中產變成了破產,貴族倒掉了一半,只有猶太人還是那麼奸猾。

有人得意,自然有人失意。然後就是打著文化復興的旗號,知識階層開始搞民族獨立。大毛為了故意矮化二毛與三毛,給他們取了新名字,統稱小俄羅斯。二毛比較剛烈,烏克蘭人開始拋頭顱,撒熱血,三毛比較文藝,他們主要和立陶宛人一塊幹,文化開路,知識為旗,摸索漸進。

機會總是有的,等啊等啊,等到一戰,沙皇跨了,所有殖民地的機會來了。開始搞地方議會,大夥都想著從高度自治再走向完全獨立。可天有不測風雲,沙俄完了,更恐怖的赤俄出現在地平線上。三毛何去何從?開始還不錯,有人願意幫他。德國決定要搞一批衛星國鎖死俄國,興登堡元帥支援三毛建國。第一共和國建立。有了一系列的標誌主權的信物,國旗,國慶,國徽,國會等等(不要小看這些東西,看似名份上虛的東西,在日後的漫長歲月,能支撐與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去為他努力,犧牲)。

等德國一敗,情況逆轉,赤俄又殺奔過來,而協約國方面,此時是支援波蘭收回歷史疆域。這下好了,三毛獨立政府等於兩頭不靠岸,以他那點人馬,要兩線作戰,保持國家獨立,好比要小熊同時和蒼井,武藤姐姐來混雙決賽,太難為人了。結局在意料之中,政府流亡,國家被分成東西兩部,被波俄瓜分。

之後歲月,那些留下來,本還對莫斯科抱有一線天真妄想的本土知識分子,走進新時代才知道,還是沙皇好啊,沙俄時期是古典**模式,政治犯坐牢,流放,這沒話講,但審判,定案都還走程式,看證據,官司有得打,就算定罪,流放,生活雖苦,但還可以出聲,流亡詩集在彼得堡那是搶手貨,是貴族沙龍標榜自身的品牌。犯人的子弟,該上大學上大學,該入近衛軍還入近衛軍,不會因為父輩影響自身前途。這是為什麼呢?這和沙皇政府執政思路有關,皇帝自信君權神授,對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