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戰旗,暗夜沉沉,火光突然亮起,然後鏡頭一推,那是遮天蔽日的熊熊大火。
人們廝殺著。喊叫著,戰馬噦噦而鳴。
鏡頭再轉。這一次正在燃燒的,是一隻只的木製大船,無數士卒慘叫著、帶著身上的火焰跳入大江。
突然,天地為之一靜。
好大一片白茫茫大雪。
洞簫之聲嗚嗚咽咽,似從極遠處來。
三個漢子身披雪裘,各自牽著戰馬,正在緩步登山。
鏡頭始終追著他們的背影,只見為首者停步,昂首望去,天地之間,惟餘莽莽,在那視線所及的盡頭處,山坡上似有一座草盧,幽深而靜謐。
鏡頭切轉,箏音忽起。
殺伐之氣再次瀰漫。
電視畫面上,一座山勢險要的關隘之下,數百上千只火把照得天地一片通紅,兩員大將吶喊著,纏鬥在一起。
鼓聲,伴著箏音。
一個怒目圓瞪,一個俊眉緊皺。
畫面再轉。
千軍萬馬的大陣之前,一人一騎飛奔而來。
馬是赤紅戰馬,人則身著綠袍。
大陣當頭,一員大將身著甲冑翻身上馬,準備迎敵。
此時,畫面中一雙始終眯起的丹鳳眼突然一睜。
下一個畫面,青龍偃月刀大力劈下。
滾滾江流滔滔而來,倏然間淹沒一切。
風聲,鼓聲,絃樂聲,在此刻交匯而起。
畫面之上,一片白浪擊濁。
音樂聲逐漸佔據了中心,或者說,是管絃樂隊佔據了重心。
然而,很快就只剩下了一聲聲的古箏。
畫面上,“三國演義”這四個方正的隸書大字,以書寫的方式一筆一劃出現在浪花之上。
原著:羅貫中。
…………
僅僅只是開頭這一分多鐘的畫面與配樂,已經讓電視機前無數的觀眾為之驚豔不已。
三國。
這,就是三國!
或者說,三國,就是要有這個味道才對!
金戈鐵馬,英雄人物。
在這一刻,僅僅只是短短的一分多鐘過去,幾乎所有此刻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不管你是十幾歲的中學生,還是大學教授,又或者是工人、農民、都市白領,心裡都不由得在一瞬間翻滾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雖然僅僅只是一個片頭,但是卻好像突然一下子就把人拉進了那久遠的歷史中去!
接下來,是一段長達92集的三國旅程。
也是在這一刻,音樂圈內無數坐在電視機前的專業人士,也是不由下意識地就點了點頭——僅僅只是一段開頭的配樂而已,或許還並不能說什麼“出色”啊、“驚人”啊之類的,但至少,你得承認,他做的不錯!
簡簡單單的幾樣傳統樂器——鼓、箏、簫,搭配上電視原鏡頭中的人聲,再輔以管絃樂,這一分多鐘開頭的配樂,乾淨而灑脫,卻把人們對於“三國”這兩個字的期待,都給到了,把氛圍渲染的很出色,足以讓觀眾只看這一段片頭,就開始期待起內容——影視劇配樂,固然是在鏡頭之外的又一次創作,但歸根到底,這種配樂是必須要為影視內容本身而服務的,所以,貼合,恰如其分,已經就達標了。
這一分來鍾會帶給所有觀眾第一印象的配樂,不至於被誇上天去,但至少,它是合格的!甚至是相當漂亮的!
…………
字幕退去。
箏音一揉,一個渾厚的男中音響起——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
電視機前,很多人眼前一亮。
對於絕大部分的普通觀眾來說。在電視劇開播之前。自然不可能提前知道這部戲的主題歌是怎樣的。但對於很多訊息靈通的業內人士而言,李謙選擇了一首古詞來譜曲這件事,並不能全然說是什麼秘密,至少在小範圍內,還是有相當多的人知道的。
只不過,他們所能知道的,也僅此而已,不要說更深入的情況了。他們連李謙選的是哪一首詞都不知道——當然,在很多人的猜測中,楊慎這首本來就出現在原著開篇的詞,肯定是被重點懷疑的物件就是了。
而現在,“果然,就是這一首!”,這一刻,無數內行在心裡說。
然而,知道是這首詞也沒用,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首曲子。
古典流派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