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件事或不要說出自己所不願說的東西,但又因某種原因而“說走了樣”。口誤可以說是一種自我背叛。
當然,也應注意,許多情況下說謊者並不一定會出現口誤。
與口誤相近的還有筆誤。在很多情況下,筆誤也是內心自我的一種走樣的表達方式。
有研究表明,人們在書寫比在說話的時候更容易發生錯誤,即使在一些極須莊重、嚴謹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面對書寫(印刷)上的錯誤,人們常常難以確定誰是真正的禍首,儘管當事人多半會以“意外差錯”或“技術性錯誤”等等藉口來加以解釋,然而其中往往潛伏著內心衝突甚至“別有用心”。
筆誤產生的原因,是人們在書寫的時候,思緒常常會因為內心潛抑的思潮而遊離筆端,或者聯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這種思想就會悄然侵入筆端,造成筆誤。
2。聲調
在判斷一個人說話時的情緒和意圖時,固然要聽他究竟說些什麼,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更要聽他怎樣說,亦即從他說話時聲音的高低、強弱、起伏、節奏、速度、轉折和停頓中領會“言外之意”。
當說謊是為了掩飾恐懼或憤怒之感時,聲音通常會比較大也比較高,說話的速度也比較快;當說謊是為了掩飾憂傷的感受時,聲音就會與之相反。那種擔心露餡的心理會使聲調帶有恐懼感;那種“良心責備”的負罪感所產生的聲調效果會與憂傷所產生的極為相近。
不過,聲調提高本身並不是說謊的象徵,它只是恐懼、憤怒或激動的象徵。
與此相應,沒有聲調提高的跡象也同樣並不意味著沒有說謊。
3。停頓
人在說謊的時候,另一常見的言辭印跡便是停頓,如停頓的過於長久或過於頻繁。
產生這類說謊印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說謊者可能事先未準備好“臺詞”,因而可能會在臨場時產生猶豫或錯誤。其二,即使說謊者已經把“臺詞”準備得很充分,也可能會由於擔心露餡而臨時怯場,忘了所編的“臺詞”;或者由於突發性的意外事件的干擾而產生了情緒波動和思維混亂,一時忘了前後“臺詞”間的聯絡,如果是既準備不充分,又加上怯場,就更容易頻繁停頓或犯下錯誤了,而由於聽到自己不斷出錯,說謊者就會更加緊張,生怕別人會揭穿他,這樣就會進一步造成不斷的停頓和不斷的錯誤了。
說話快慢的心理秘密
雖然,說話的快慢系由本人的氣質或性格而來,這可以說是說話者本身所具有的條件特質。但從突破心理學的觀點看來,真正成為問題關鍵所在者,是某人的說話方式突然地異於尋常,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應該如何探測對方的心理秘密?
例如某人平時能言善辯,現在突然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相反的,某人平時說話沒有一點要領,東拉西扯,或者是屬於木訥型的人,但是,現在突然滔滔不絕地說出一大堆話,這時候,我們一定得注意這兩種人到底懷有什麼動機?因為前後的說話方式表現不同,一定事出有因,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一般說來,如果對於某人心懷不滿,或者持有敵意態度的時候,許多人的說話速度變得很遲緩,而且稍有木訥的感覺。相反的,如果有愧於心,或者有意要撒謊時,說話的速度自然會變快起來,這是人之常情。
有一次,筆者參加一家電視公司的座談會,當時有一位評論家說:“如果男人帶著浮躁的心理回到家裡時,大體上都會在妻子面前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筆者乍聽之下,心裡立刻有深得吾心的感覺:“你說的一點兒也不錯,從心理學的觀點說,這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人的深層心理中,如果懷有不安或恐怖的情緒時,說話的速度會變快。他總希望藉著快速的談吐,將自己內心潛伏的不安,或恐怖得到解除。可惜,這時候,因為沒有充實的時間可以冷靜地反省或考慮,所以,談吐的內容十分空洞,倘若碰到慎重與精明的人,馬上就可以看穿他內心的動搖狀況。諸如此類的例子,真是多得不勝列舉。
如果有人平時沉默寡言,但在某種狀況下,他居然不大自然地能言善辯起來,那麼,他內心裡一定隱藏著某種不能向外人道的秘密,這種猜測不會與事實相差太遠。
有一次筆者跟一家報社的總編輯在電話裡談話,本來,這位總編輯的談吐向來都是非常緩慢的,但是,這次談話的聲音卻很大,而且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真是令人疑惑萬分。待談話告一段落之後,筆者忍不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