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分大霧瀰漫,忽然有幾十名騎兵直抵安龍城下,馬上騎兵繞城喊道:“西府大兵至矣!”
城中永曆君臣、百姓聽聞叫喊都是歡聲雷動,葉應禎不敢與李定國為敵,倉促率人逃回貴陽。
天亮後,李定國親統大軍到達安龍,隨後便入城朝見天子。
永曆帝一見到李定國,就泣聲道:“朕久知卿忠義,恨相見太晚!”
李定國也是激動得淚流滿面,道:“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欲取兩粵以迎鑾輿,乃不惟不副臣願,且重貽陛下憂,至萬死無能自贖!”
至此,李定國取得安龍控制權,由於他在去年的新會戰役中損失兵員較多,貴州地區又是孫可望的勢力範圍,因此李定國在朝見回營後就同白文選商議移蹕事宜,兩人一致意見以遷往雲南昆明為上策。
定議後,李定國自選帳下五百人衛宮眷先行,兩天後親自護衛永曆君臣離開安龍向雲南進發。到達雲南曲靖後,因為駐守昆明的大將劉文秀、王尚禮等人是聽命孫可望的,故而李定國請永曆帝暫時停留在這裡,由自己帶領精兵前往昆明和劉文秀等人商議迎駕之事。
劉文秀其實和李定國一樣也是擁護永曆朝廷的,且因為入川作戰同孫可望有矛盾,他地位雖高,兵權卻不大。李定國保駕至曲靖的訊息傳到昆明,劉文秀和王尚禮、沐天波等人會商應付辦法,拿不定主意。因為若是開門迎接永曆帝近於背叛孫可望,可是出兵相拒又顯然不恰當。
儘管永曆帝在王尚禮等人心目中不過是個傀儡,但又不能不奉他的“正朔”,承認他的皇帝地位,何況護駕而來的李定國是大西軍僅次於孫可望的人物,其影響也不可忽視。正在王尚禮等人左右為難之際,李定國已親統兵馬來到昆明城外。
得知李定國已在城外,王尚禮頓時慌了手腳,在劉文秀的勸說下這才勉強隨眾出城迎接。李定國同劉文秀定議迎接永曆帝入昆明,王尚禮既不便違抗二王,又不清楚李定國帶來多少人馬,故而不敢輕舉妄動,同意迎永曆帝入城。(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
天子移蹕昆明的訊息讓周士相和陳奇策對視無語,前者自是早知孫、李內訌及其後孫可望兵敗降清之事,早在羅定時他便一直為這一天做著準備,後者卻是渾然不知,現聽這等大事如何能不震動。
水師偏將鄭成魁剛從江門回來,自梁標相逃亡不知其蹤後,清軍的廣東水師就名存實亡了,不僅譚江上再也見不到清軍的一艘船隻,就是珠江上能看到的清軍船隻也是屈指可數。因此鄭成魁率部上溯至江門後並沒有遭到江門清軍攔截,駐於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上面的清軍綠營許是已經知道新會戰敗的訊息,故而對於出現的明軍水師也沒有膽量開炮,任由鄭成魁部在他們眼皮底子下四處徵糧。
徵完糧草後,鄭成魁因為不放心新會戰事,便在焚燬了清軍水師於江門修建的一處營盤後率部回返。剛進城,沒等他喝上一口水,天子移蹕昆明的訊息就傳了過來,嚇得他失手就將大碗打落在地,發出“咣噹”的碎瓷聲。
鄭成魁失聲道:“皇上怎麼跑到昆明去了?李定國要幹什麼,他大西賊要幹什麼!”因為剛回來,他還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只以為李定國是流賊本性難改,把天子綁到昆明去了,氣得直想把李定國綁來砍了。
在場的水師將領忙低聲將天子移蹕昆明的內情和鄭成魁簡短說了,只聽得他驚得一張嘴巴合不攏。半響,才咂巴嘴轉而擔心道:“這麼說,李定國這是要和孫可望開戰了?”
“孫可望賊子野心欲害天子自代,也不想想自個是什麼東西,就憑他這泥腿子也配當天子,我呸!西寧王保駕擎天,是大忠臣,孫可望這賊子就是和西寧王開戰。他也打不過,除非老天爺是瞎的才讓這賊子贏了西寧王!”
罵孫可望的是水師將領王朋志,此人長了一臉絡腮鬍子,粗一看倒和戰死的太平軍百戶葛正有些相像。(前文有誤,執行殺俘的是葛正弟葛義,又名葛六)
王朋志越罵越氣,抬腿走到堂外就指著貴州方向罵起孫可望家祖宗十八代了,若不是被人拉過來,還不知要罵出些什麼難聽的話。
想是罵得不過癮,王朋志乾脆走到陳奇策面前請令。他叫道:“大帥,皇上都叫孫可望逼到昆明去了,那孫可望兵多將廣,咱們不能讓西寧王一個人去對付孫可望,大帥這就帶著咱們去昆明勤王保駕吧!”
“胡鬧!”
陳奇策被這渾人氣得一拍桌子,怒道:“你說勤王就勤王了,你可有天子的勤王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