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2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存仁便先後任閩浙總督、兵部尚書、直隸三省總督,祖大壽的三個兒子也都在旗中任要職,有這麼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還有吳三桂這個外甥,祖家不為八大家之一都說不過去。

八大家的最後兩家蔡家和王家分別指的是漕運總督蔡士英家和四川提督王世選家。

蔡士英是同祖大壽在錦州一塊降的清,降清後隸漢軍正白旗,順治元年隨清軍入後關便率部征討流賊,後又從徵福建,皆有功,授僉都御史,旋升右副都御史。順治六年總管八旗紅衣將軍炮,往山西征叛鎮姜瓖,敘功授阿思哈尼哈番世職。順治九年奉命巡撫江西,十二年升漕運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最後一家王家家主王世選是八家內唯一資歷最淺,卻以戰功榮升八大家的家主。他早年就任明軍副將,崇禎二年清軍入關時降清,授總兵,隸屬漢軍正紅旗。

降清后王世選作為前鋒,幾乎參與了清軍入關前後的全部戰事,他先隨皇太極、阿巴泰、豪格三次入關,後又隨徵朝鮮,更參與了松山大戰,因功授三等子爵,任漢軍正紅旗、鑲紅旗兩旗都統。順治二年王世選隨清軍入關追李自成至潼關,又隨多爾袞徵江南,破揚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一路征戰下來滿手漢人鮮血。順治六年他又隨阿濟格討伐姜瓖,收復大同、汾州,現仍任漢軍正紅、鑲紅兩旗都統,子弟也都在軍中有要職。

一氣為左清他們解說了漢軍八大家的顯赫家世後,洪士銘不無傷感道:“其實若不是定南王戰死於桂林,八大家內肯定會有孔家。”

聞言,李率泰輕笑一聲道:“若真算起來,洪家也未必差過八大家了,另外鑲黃旗的范家(范文程)、馬家(馬得功)、劉家(劉良臣);正黃旗的左夢庚,正白旗的夏成德、宜永貴、孫得功,正紅旗的寧完我、鮑承仙、李國英,鑲紅旗的趙一鶴、孟喬芳,正藍旗的甘應祥、張士彥,鑲藍旗的張存仁、劉光弼、巴泰,這些家又哪一家不是為我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所謂漢軍八大家不過是京中漢軍旗的閒人自吹自捧而矣,我李家可一直不敢自居這八大家的。”

。。。。。。。

本不欲用如此多的筆墨列名這些漢軍旗的“大清功臣”們,恐讀者有湊字數之感,但又卻不能不列,實因憤慨!

為免湊字數嫌疑,本章有多300餘字為免費。(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九章 良將吳六奇

李率泰這話可是有些言不由衷了,他爹李永芳娶得是大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女、四大貝勒之一的阿巴泰女兒,他本人又娶得是太祖弟舒爾哈齊女。如今他兄弟九人,除他已貴為大學士、兩廣總督外,另外還有一個官至宣府總兵的三弟剛泰,任正藍旗固山額真五弟巴顏,其餘兄弟也都是各居要職,說是一門顯貴也不為過。

再說放眼漢軍八旗上下,又有哪家能父子同娶愛新覺羅家女人的?所以他李家不入八大家,又哪家敢宣稱自家是八大家!

廳中眾人除了洪士銘都是李率泰的下屬,他們自然不會腹誹總督大人謙遜,反而紛紛恭維李家的功績起來。

洪士銘也不免俗,不著聲色的將父親洪承疇平日誇讚李經泰的話說了兩句,頓時讓李率泰倍感成就,也很有面子,須知這世間能得洪承疇誇讚的人可不多。

“不管朝廷是否真的要調我去閩浙,身為臣子的總要奉旨而為,閩浙那裡也有海寇鄭氏和南明魯王殘部二張騷擾內地,治安不靖,民生也是凋敝,不比廣東這裡輕鬆半點,我這一去可是任重而道遠啊。”

李率泰有感而發,忽聽一武官肚子不爭氣的叫了一聲,忙想到眾人在花廳等他怕是都沒有吃飯,趕緊吩咐下去讓廚房送上酒菜。

“朝廷還未有正式旨意下來,大人也不必過於擔心,萬一是訛傳呢。”左清勸道。

“空穴不來風。洪經略能給我書信提及此事,那多半假不了。”

李率泰現在倒也想開了,萬一朝廷真調他去閩浙。他去就是,何苦為之著惱。

“廣東這邊其實我也沒什麼可擔心的,新會雖然叫明軍佔了,但陳奇策不是李定國,想要借新會攻打我廣州城,我看他比登天還難。去年臘月三江口一戰,明軍戰鬥可是不堪得很。唯一可惜的就是葬送在新會的我綠營精兵了。”

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整編拉扯出來的綠營精兵被尚之信葬送了七八千人之多。李率泰就肉疼不已,也更加痛恨尚之信的無能,若非廣東綠營在新會折損了那麼多骨幹精兵。太平軍又怎麼可能把香山佔了後轉眼又攻陷了增城。

左清原先跟著的廣東巡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