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3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了。”唐王夫人一臉關切的看著夫君,眼神中滿是柔意。

唐王平復了下來,他笑了笑,如老農般將褲腳捲起,然後探腰去拿鋤頭。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夫人也笑了起來,沒有再勸阻夫君,而是返身準備去拎水。就在夫人剛剛將水桶提起的時候,王興的部將,留守文村護衛唐王的陳慶卻神色匆匆的奔了過來。

看到唐王果在菜院,陳慶鬆了口氣,爾後急聲喊道:“殿下,他們來請殿下監國!”

(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七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

陳慶口中的他們指的是廣東巡撫宋襄公、偏沅巡撫袁廓宇、禮官郭天敘、刑官丁之相、廣州知府王章鈞等人。

沅州定下擁唐王監國事後,袁廓宇便自請往廣東相勸唐王出山,他是洪承疇的親信門人,又是崇禎六年進士出身,且是迄今為止向太平軍投降的最高畫質朝文官,所以周士相欣然同意了袁廓宇的“毛遂自薦”,讓他往廣東和宋襄公一塊去請唐王出山。

袁廓宇此舉在一些降官眼裡卻只“投機”二字,對此,袁廓宇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既已歸明,那便當竭力投效,何來投機一說。而且他明白的很,唐王就算再怎麼願意監國,“三勸”的過程少不了,當年隆武、永曆都是三勸之後才勉為其難答應監國。而三勸過程中出面的官員一撥比一撥來頭大,地位高,所以以他的資歷很難摻和二勸、三勸中,能得個首勸的機會已是天大的福份,要不全力以赴,如何對得起自己。

說起來,去年清軍入西南時,袁廓宇給清廷上了封奏疏,本來他想說是要各地搜訪前明宗室,然後派員護送至北京分別恩養,免得這些前明宗室在各地興風作浪。後來聽了他老師洪承疇的話,改為直接建議清廷將這些明朝的宗室、什麼親王、郡王、鎮國將軍全部除掉,這樣一了百了,讓那復明旗號打不出,心思不可謂不歹毒,然而這會他搖身一變成了歸明的大臣,又積極來相勸明朝的唐王監國,當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人啊,一旦不要了臉皮,什麼厚顏無恥的事做不出來。

宋襄公這裡不必多言,一直以來他就知道周士相有意擁唐王監國,現在終於等到永曆棄國訊息,擁唐王監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周士相讓他擔這首勸大臣之名,他也沒什麼好說,當天就從廣州出發往文村。

郭廓宇到廣州時帶來了宋襄公晉升廣東巡撫的命令,當然這命令是從軍帥府發出,和邵九公那個廣西巡撫一樣,都不具備明朝正統法理性。可有十幾萬太平軍在那,也沒人敢質疑周士相任命巡撫的合理性,反而個個拍手稱好,都道早該如此。

勸唐王監國這事禮官必須要出面,所以曾任崇禎朝禮部主事的郭天敘自然要一起來,以後唐王監國的相應典禮也要他幫著操辦,也算是術業有專攻。快七十歲的郭大人這會是滿面春風,路上宋襄公見他年紀實在太大,怕他受不了顛簸,特意要人給他備了輛馬車,他卻嫌這馬車慢,非要騎馬,結果現在只能坐在“王府”前的下馬石上,站都沒法站。不過腿疼歸腿疼,老禮官這臉上卻是見不到半點疼楚,反而滿是期盼表情。

刑官丁之相本不夠格前來,不過他是紹武政權任命的廣東按察使司副使,淵源上和唐王有很大關係,所以宋襄公便讓他一塊跟著來。再者廣東紹武舊部不少,太平軍中也有很多,因此唐王監國這事需要一個紹武政權的官員出面,那些大字不識一個,也不懂什麼禮儀的武人肯定不合適,這重任便落在了丁之相這個文官頭上。

丁之相四十多歲,會騎馬,所以不像郭天敘那般不堪,像模像樣的站在宋襄公後面,豎耳傾聽“王府”內的動靜。廣州知府王章鈞原先是滿清的廣東右參政,和偏沅巡撫郭廓宇一樣,他也是向宋襄公自請前來文村的,究其原因卻是和郭廓宇一樣,都想佔個首勸之功。宋襄公念在王章鈞這兩年知府幹的不錯,便給了順水人情,讓他跟著一塊來。不管事成與不成,“首勸”之功,王章鈞肯定是跑不掉的。

一塊來的還有不少廣州和肇慶及沿途聽到風聲的官員,大半都是文官,且基本上都是降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曾降過清。這幫人有的是想著“投機”,有的卻純屬來看個熱鬧,這人一生,有幾個能親身經歷新君誕生?

眼下雖說是來勸唐王監國,可監國之後唐王是不是要登基稱帝,這幫人可都是心頭倍亮,個個有數的。隆武,永曆的例子在那,任誰都不會簡單的去想唐王只是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