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3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些人,恐怕連個佩印將軍、總兵都當不上,他們不可能心甘情願放棄自己的爵位。因此推行新的軍功授爵制度必然需要強力手段,眼下廣東正在進行鎮反,周士相意將此事交給汪士榮去辦,讓那些掂量不輕自己斤兩的爵爺們知道如何選擇。知趣的,以能力授實官,不知趣的,說不得就得被鎮反了。

周士相甚至準備建立“非軍功不得授侯爵,非侯爵不得入內閣”這個制度,但這個牽涉太大,關係整個朝廷的構架,而他手中幾乎拿不出能夠入閣理政的文武雙全人才,真讓一幫只知殺人搶錢的傢伙去治理朝政,也是想當然了。

這件事,只能按步就班,從小培養,眼下的兵備講習所和少年兵大營、廣東大學堂的學員便是周士相將來的依靠所在。只有等他們學成鍛煉出來,等他們中的傑出人才湧現之後,等他們成為太平軍的中堅之後,整個朝政體系才能徹底改變。

文武不分家,文不貴,武不賤,文能提兵殺敵,武能開印視事,如此才是長久之道,若此策可以完成,周士相便不須擔心自己死後國家依舊如從前般重文輕武,最後再導致明末這場悲劇發生。這個政策用後世的話說便是服兵役,非服兵役者不得入學、不得為官,非侯爵者不得為中樞。以此將尚武精神從骨子裡,從日常習俗裡,從民間、從朝堂深深烙印在漢人心中。

落實軍功授爵後,周士相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按後世辦法,成立軍區模式管轄軍隊。軍區管地方部隊(二線鎮),軍帥府總統軍區和主力部隊(主力鎮)。軍團這一級別改為臨設,有戰事由軍帥府臨時任命軍團都督,調集三至四主力鎮歸軍團提調,戰事結束後取消編制,兵權歸軍帥府,不卸交軍權者視為謀反,以此辦法來避免將領坐大,或形成軍中派系,尾大不掉。

任重而道遠,周士相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他不是神仙,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在沒有培養出一個能夠落實自己想法的新官僚團體前,他只能一樣樣來做,耐下性子等侯自己的播種能夠取得成果。

蘇納和齊豪他們在說鄭軍打南京時,宋襄公、廖瑞祥、程漢斌等人也奉召到齊。

待眾人落座後,周士相先問程漢斌:“軍械局那邊現在產了多少藥子,能調集多少藥子供北伐軍使用?”

太平軍北伐的事情,程漢斌是知道的,一直以來也在為此做著準備,他回道:“熬糞煮硝及搜刮各地銅礦硝石,勉強得了十三萬斤藥子,從澳門購得四萬斤,除去撥往湖南和廣西及地方開礦使用,可調集八萬斤藥子供北伐軍。”

“八萬斤?少了些。”

周士相搖了搖頭,北伐軍中配火銃計程車兵有12000人,大小火炮有近百門,平均下來每個士兵只能得到不到一斤的藥子分量,餘下都要給炮兵使用。要是沒有後續藥子補充,兩三場戰鬥下來,估計藥子就要告急了。不過轉念又一想,江西的清軍多是綠營,戰鬥力不高,進軍江西以後基本不會發生萬人規模的大戰,所以火藥雖少,但也不是少得無法支撐戰役結束。

程漢斌微一欠身:“下官會加大工量,爭取多制。”

“也難為你了。”

周士相點了點頭,又詢問了剛剛調歸軍械局管的佛山鐵礦生產情況,程漢斌一一說了,最後周士相關心的問他:“自生銃制的如何?”

“上次樣銃經大帥審定無問題後,下官已令人趕製,不過現下只製成了300杆。生產跟不上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機械,還是單純靠工匠們以手工製造,進度自然慢。”

程漢斌說的是實情,現在軍械局生產火銃和製造兵器採用的是金屬型築法和泥範製作及失蠟三個辦法,基本上全是採用手工製作。經這三個辦法做出來的銃管還是比較粗糙的,需要匠人打磨之後才能使用,這自然效率極慢。另外軍械局也採用了人力車床和畜力車床來打造銃管和一些機密零件,但效率也是不高。現在軍械局裡有老匠人正在定址建立水力車床,利用水流的速度代替人力和畜力,若是能夠製成功,效率方面當能提高不少。

“機械方面,你要重視,該買的買,該造的造,有本事的匠人要大力提拔,給他們官做,給他們賞銀,讓他們有積極性,能多出好點子,多弄好東西。你這邊可不要捨不得銀子,軍工生產關係甚大。”

周士相扭頭對宋襄公說了幾句,大意軍械這塊的投入不能少,宋襄公笑著點頭。原先他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日子過得緊巴巴,處處用錢,一文錢恨不得分成兩半來花,現下有了安南的那筆賠款,廣東財政的壓力就大大減輕了。

周士相又看了眼葛義,吩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