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清軍佔領南京活捉弘光帝以後,派出使者招撫南直隸各府縣,絕大多數地方都懾於清朝兵威,納土投降。這刻,包括錢謙益在內的所有人,都只以為這只是一次尋常的改朝換代,哪怕滿州人入主中原,坐了漢家江山,但總不會想要徹底斷絕漢人的傳承。然而,事實卻是北京的滿州人真的想要漢人不但亡國更要滅種,使漢人不知祖先之文明,不知衣冠之傳承,只知做唯唯一順奴!
江南計程車紳軍民覺醒了,不甘死後無顏見祖宗的他們奮起反抗,首先高舉義旗的是常州府屬的一個小小縣城——江陰縣。
弘光政權迅速瓦解後,江陰的明朝知縣林之驥解印去職,清廷委派的知縣方亨上任後遵照清廷法令張貼布告叫百姓剃髮。閏六月初一日,生員許用等人在孔廟明倫堂集會,一致決定:“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也。”正在這時,常州府發來嚴令剃髮的文書,其中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話。方亨叫書吏把府文寫成佈告張貼,書吏寫到這句話時,義憤填膺,把筆扔到地上說:“就死也罷!”
訊息很快傳遍全城,紳民百姓鼎沸起來。方亨見士民不從,秘密報告常州府請上司派兵多殺樹威。這封密信被義民搜獲,於是在初二日把方亨等逮捕,推典史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陳明遇雖然胸懷忠肝義膽,卻感到自己缺乏軍事組織才能,在他推薦下,江陰士民把鄉居的原任典史(弘光時調升廣東英德縣主簿,未赴任)閻應元迎接入城擔負守城重任。
江陰百姓抗清的訊息傳開以後,清常州知府宗灝派兵丁三百人趕來鎮壓,閏六月初五日被江陰義民殲滅於秦望山下。清軍統帥多鐸見江陰蕞爾小城竟敢於抗命,派降將劉良佐領兵來攻。劉良佐部兵數萬自閏六月下旬包圍江陰縣城,屢攻不利,一再派使者用弓箭射書信入城招降,甚至親自來到城下現身說法,要閻應元投降。
應元在城頭痛斥良佐的背叛明朝,他道:“有降將軍,無降典史!”
劉良佐無言可對。多鐸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攻城。博洛來到江陰城下,認為劉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卻連一個江陰縣城也攻不下來,打了他一頓板子。劉良佐慚恨不已,督促部下拚命攻城。
閻應元、陳明遇鼓勵城鄉義勇扼守危城,多次派徽商程璧等人出城聯絡各地義師來援,卻始終沒有得到江浙救兵。堅持到八月二十一日,清軍集中大炮轟擊城東北角,城牆崩塌,清軍蜂擁而上,江陰失守。陳明遇巷戰而死,閻應元負傷後投湖,被清軍從水中拖出,不屈遇害。清軍隨後屠城,殺戮一空,其逃出城門踐溺死者,婦女、嬰孩無算。清軍屠城至二十三日午後才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在福州繼統的隆武皇帝聽說涇縣和江陰百姓堅貞不屈抗清事蹟後,深為感動,道:“吾家子孫即遇此二縣之人,雖三尺童子亦當憐而敬之。”
江陰百姓抗清同時,嘉定縣民也因清政府強迫剃髮起兵。弘光朝廷覆亡後,六月十四日嘉定已經淪入清方之手,二十四日清朝委任的知縣張維熙上任。閏六月十二日頒佈剃髮令,嘉定百姓憤憤不平,拒不從命。有人徵詢著名鄉紳侯峒曾(天啟五年進士,弘光時任通政司左通政使)的意見。侯峒曾毅然回答:“聞徐太史汧護髮自裁,何不奮義?即不可為,乃與城存亡,未晚也。”
十七日侯峒曾帶領兩個兒子侯玄演、侯玄潔,進士黃淳耀及其弟黃淵耀入城倡義反清復明。他們同當地士紳會議後,決定率領百姓上城畫地而守,城上樹立白旗,大書“嘉定恢剿義師”。
嘉定紳民起義反清後,清軍立即領兵來攻。侯峒曾、黃淳耀等人想借用城外鄉兵扼阻清兵。可是,四鄉鄉兵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農民,根本沒有作戰經驗,人數雖多,卻難以同正規清軍作戰。七月初一日,會兵磚橋東,不下十餘萬人,排擠擁塞,紛呶如聚蚊,多適為累。清兵每戰必分左、右翼;鄉兵不識陣勢,呼為蟹螯陣。每發挑戰,多不過十餘騎,皆散落不集一處。諸鄉兵遙見兵出,擁擠益甚,手臂摩戛,軋軋作聲。雙方才一交鋒,鄉兵就不戰自潰,走者不知所為,相蹈藉而死,許多人被擠入河中淹死,屍骸亂下,一望無際。
七月初三日,清軍大舉攻城。次日城破,侯峒曾奮身投入池中,被清兵拖出斬首,其子玄演、玄潔遇害,黃淳耀、淵耀等自縊。清軍在城中大肆殺戮,家至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葦叢棘,必用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