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個人,冷冷地笑了一聲。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煙,煙緩緩地縈繞徘徊,蒙朧了整個世界。
是你不!是你要騙煙是不!我讓你抽,抽死你,這種小混混我見多了,媽的!
你要幹嗎!我哪裡騙你了!還有我不是混混!
哼!
街角拐彎的地方衝出一個男人,他從小巷中狂奔過來,他掛了手機。當拳頭朝他砸來,莫小莫只覺得他並沒有疼痛並沒有哭,他想喊,朝那個打哈欠的喊,但他喊不出聲了。
救我,爸爸!爸爸,救我…… 。 想看書來
第十章 標準答案
初二時,有一節歷史課是講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老師一踏進教室,剛才在外面與同行笑談的表情立即嚴肅,雙手攤開課本,眼睛發著血絲死盯著課本看。
歡聲笑語的同學們彷彿墜入時間隧道,一個個裝出像從那個革命年代走過來的對日本鬼子恨之入骨的倖存者的樣子。但他們鐵定又不是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一個個看著歷史課本上有關中國遇難群眾的文字和圖片隱露出一副不相信無所謂的樣子,我便知他們那是不知所以的突然的憤怒了。
但我猜,那也是有原因的吧,是由於歷史老師的緣故吧。學生們都一樣,老師們也告戒說了:上課思維要跟著老師走,不得離開這定勢,否則考試就‘‘‘‘‘‘於是乎班裡的學生都擺出一副要跟日本鬼子拼命否則便痛不欲生的憤然,孰不知,他們的老子都樂滋滋地駕著日本豐田。
然而萬事萬物總會有盡頭,這股莫名的憤怒漸漸地便也只能機械地烙在臉上了。
一同學終於是看不慣照片上死者的奇形慘狀了,與另一個同學在私底下暢談:瞧,那個小孩死得多噁心,被日本仔用大釘子釘死在柱子上,活像‘‘‘‘‘‘不‘‘‘‘‘‘死像耶穌‘‘‘‘‘‘
因為班裡憤然出靜,這同學的私語傳遍整個教室,這話一語道破了同學們(可能也有歷史老師)內心真正所想,就差全班沒有一齊拍桌子道:太確切了,正是如此!
然而中國人一向都有對事不關己的閒事一笑置之的自我調節本領。革命年代,中國人看中國人被日本鬼子殺頭而置之一笑;和平年代,中國人看以前的中國人被日本鬼子殺頭也還笑,不過總因為礙於那一層恨日本人就代表愛祖國的關係而也只能竊竊地發笑了。這是足以證明一番道理的:宇宙是無窮變化的,但人類卻始終愚昧與偏見,只不過是成了多穿一條衣褲遮醜的生物。
歷史老師是否竊笑我不得而知了,我只見他用手掩住嘴,然後乾咳幾聲,以示意學生停止發笑。當他垂下雙手時,他又變得嚴肅了,不對,是更加嚴肅了:學生在老師面前肆意言笑,成何體統!
日本侵華史終於成體統地講完了,同學們的臉上都洋溢位幸福的神色——剛從苦難的革命年代回憶回來。哪能不幸福!
隨即歷史老師的指示又讓同學們陷入痛苦之中,而且是雙倍的痛苦。歷史老師叫:把課本合上,看你們記不記得牢,否則考試就‘‘‘‘‘‘這次不僅是要有回憶的痛苦,還有那“否則”的痛苦——那“否則”彷彿看恐怖電影,剛看開頭人就能聯想到許多可怕的怪事物——否則考試就考不好,考不好父母會罵,老師會歧視,考不好就別想以後的個人生活幸福了,最重要的是現在的零花錢也會沒有‘‘‘‘‘‘痛苦由一點經放大,將會無窮大。同學們無不臉色緊張畏懼地聽歷史老師的問題,那氣氛遠比聽日本侵華史時沉重。
“日本全面侵略中華從什麼時候開始?”
“1937年7月7日”
“南京從什麼時候開始遭受日本人的屠殺?”
“1937年12月13日”
“多少人遇難?”
“30萬”
……
同學們緊張回答完問題後都感到心裡石頭落地的感覺——舒暢輕鬆無比。但他們不知道1937年7月7日。1937年12月13日。300000人凝聚了多少中國同胞的苦難,凝聚了多少同胞的鮮血,凝聚了多少中國兒女的悲壯的故事,不知道的學生當然會輕鬆無比,這是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好處”之一吧——學生每天像一臺機器一樣沒有思想地運轉著,甚至於吃飯睡覺也在自擬的考試之中,沒有思想,學生們果然“輕鬆”無比!
最後口試題結束了,離下課還有5分鐘。歷史老師又做出一件讓同學痛苦的舉動——在黑板上抄出一道簡答題:中國人民應該如何對待日本侵華的歷史?並說什麼“爭分奪秒”“時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