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吧!”
果然是還沒等到楊輝開口,劉副主席就先開始問起來,看法吧……
這時候不用說,肯定是:“西南科工有能力、有決心完成31F發動機的大修線建立,這次前往蘇聯洽談這大修線的引進,我認為是非常合適的。”
引進大修線是肯定有需要的,上一位面就是這樣過來的,現在肯定不能少了。
聽了這回答,劉司令倒是點點頭算是心裡有底,倒是一旁的一位看起來是空軍大員有些不太明白楊輝的意思,畢竟在空軍看來,就以西南科工的技術能力看,要引進並國產化這款發動機,應該不成問題吧?
難道是西南科工真的對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沒有想法,這可不像西南科工的作風啊!
“那麼,西南科工在引進大修線之後,是不是有能力完成國產化的仿製任務,現在的十號已經將這款發動機定為動力系統,完成這款發動機的國產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果然還是有人支援這款發動機的國產化,這種事也不是什麼不該有的想法,畢竟現在這款發動機是現成的,共和國也有仿製蘇系發動機的經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仿製31F也是一件靠譜的事。
但是現在這問題在於,楊輝還真就沒這個心去搞什麼31F的國產化,那東西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專案,損人的同時也並不利己。
31F裝上十號本來就擠佔太行的位置,真正給太行留點念想的還是在於國家還沒有完全放棄這款發動機,上一位面的太行作為10號的原配發動機能繼續發展下去,就是因為國家沒有國產化31F,最後才能堅持把太行磕磕絆絆走完。
這一位面,太行還是有必要繼續下去的,畢竟太行這東西很多地方都要優於31F太多,特別是子系統上面就更是先進,國內永遠只可能有一款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31F和太行只能二選一,而要楊輝選的話,他寧願選擇支援更加優秀的太行。
即使這款發動機的研製會磕磕碰碰,甚至會在2000年之後才成熟,但考慮到上一位面共和國也沒有被卡脖子太兇,這就可以等。
再考慮到西南科工自己的具體情況,即便是二所的軍用加力式發動機研製工作在渦扇12之後,也不可有技術力量投入但31F的國產化。
等到渦扇12定型之後,馬上會有下一階段的增推型號投入研製,這需要人手;更加重要的在於渦扇12定型之後差不多已經是95年了,那時候西南科工的第四代軍用渦扇發動機也要投入預研,這些都是要佔用大量的技術力量。
以上兩專案都是必須要做的專案,與相比之下去做31F的國產化,完全是不可取的。(未完待續。)
第五百九十七章:這才是正餐
西南科工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逆向完成31F的仿製,但若是能夠從蘇聯直接走正規渠道搞到一條發動機的大修線,這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首先,就共和國以後的巨大31F發動機保有量來看,沒有生產線可以,但沒有一條大修線在絕對是不行的。
到時候稍微出點問題就給返修,那才真的是要人崩潰,而且大修線就建在國內的話也能給軍隊、國家都節約上很大的一筆資金、外匯。
不過話又說回來,你走正規渠道能搞到大修線,那麼正規渠道是不是也能搞到生產線,雖然現在蘇聯還不願意出售,但馬上蘇聯解體的時候,只要多加努力一些,是不是就能搞到?
這樣的想法咋一看起來好像是挺可行,但事實則是像31F發動機這種蘇聯的國之重器,即便到了俄羅斯時代也同樣是被捂的緊緊的,那東西就是整個蘇聯航空發動機工業的下蛋母雞。
憑藉著蘇27的快速佔領國際市場,31F發動機也隨著一起被引進到各國,而這款發動機的壽命則是遠遠比不上機體的壽命。
一駕蘇27飛到報廢大概是5000個小時,31F發動機的壽命是900小時,算的再多一些為1000小時,一架蘇27一輩子就要用掉10臺31F發動機,這還不算有可能的對蘇27進行延長壽命處理,那樣就會用掉更多的31F。
根據這些初步估算的資料就可以知道每年31F的產量,可以說蘇聯解體後。整個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工業就是由31F養活的,這話是一點兒也不假。
就這樣的東西。你指望毛子自己犯二不知道好好寶貝著,會低價把生產線出售給共和國。這簡直就是不靠譜中的不靠譜嘛。
當然,也可以從這些資料中估算到,共和國以後要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