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門師兄弟,從他44歲時正式接下閃電的研製任務,到現在93年已經過去了四年時間,當年的閃電戰鬥機現在已經開始交付並形成戰鬥力。
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的九十年代,由他設計的閃電戰鬥機依舊憑藉著優良的價效比獲得不少的訂單,延續了共和**用戰鬥機出口的重要市場,保住了航空工業歷經幾十年開發的寶貴市場,這款飛機的出現,保證了共和國可以提供一款優秀的戰鬥機給傳統的中系戰機買家,而後續因為引入了巴航工業、諾斯羅普的加入專案,閃電還有了更加強大的改進版,一款足以在國際中高階單發戰鬥機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戰機。
豪華版的閃電有電傳+PW…1120+DSI進氣道+空中加油能力,雖然在對外宣傳的時候說是交由巴航工業和諾斯羅普主導設計,但稍微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戰鬥機要是沒有一路陪伴它走過來的總設計師參與,想要輕鬆的完成改進,就算是美國佬來也不行。
所以,在去年豪華版閃電專案開始的時候,巴航和諾斯羅普共同發出邀請函請吳秉麟總師到巴航那邊去主持專案改進,仔細算起來,吳總師雖然設計了閃電的側板型,但這種設計終究不是第三代戰鬥機的主流配置,現在豪華版的閃電才是一款正兒八經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是能滿足第三代戰鬥機硬性標準的戰機。
能夠在自己的手中把閃電完善成一款真正的第三代戰鬥機,這種誘。惑對於閃電的總設計師來說絕對難以抗拒,但最終吳總師還是選擇了留在國內,因為他知道,自己首先是共和國的軍用戰鬥機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