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2 / 4)

小說:熬鷹航空業 作者:丁格

發動機和MZ…2200渦軸發動機除了在核心機上相同以外,幾乎就沒有了相通的地方。

但MS…4發動機和其它的渦扇發動機不一樣,MS…4同樣也是採用了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傳家寶:齒輪傳動技術,再加上608這邊的技術人員乾的活也雜,在MS…4之前還做過渦漿發動機,所以在渦軸發動機的減速齒輪設計上還算是經驗豐富。

集中起608全所的力量之後,爆發出來的效率還就是不一樣,發動機的各個分系統已經設計打樣,相關的部件測試也加快了進度,上上下下就是卯足了勁要拿下這共和國第一款完全自主設計的渦軸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這邊的情況雖然很值得驚喜,但傳到楊輝這裡的時候卻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因為這個時候的楊輝正在參加光電探測系統公司當年為閃電配套研製的紅外導航和鐳射瞄準系統的測試,在這次的測試工作中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要測試由楊月帶領團隊所開發出的技術水平。

雖然一開始整個專案是為殲18配套研製機載的內建光電導航瞄準系統而生,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中間確實走過不少的彎路,但最終還是磕磕碰碰地完成了設計工作。

為殲18研製的一整套系統是屬於內建式,所以是按照機頭下方的固定空間來安排,因此為了保證尺寸就顯得有些不修邊幅,沒有像吊艙式那樣的簡潔漂亮。

機體內建版的整套系統在測試的時候是安裝到了一架運七改進的特種試驗機上面進行各種測試,在前面一段時間的測試中已經進行了夜間熱紅外成像功能的測試,得到的結果還算是能夠堪用,畢竟以共和國的基礎工業實力,在九十年代就能夠造出堪用的整套系統本身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後續的鐳射器測試工作就還在測試當中,首先就是對鐳射發生器的功率進行測試、多雲條件下的鐳射穿透能力測試,這時候因為鐳射的固有特點,在多雲天氣下的工作也並不是多麼令人滿意。

多雲條件下的正常工作有些困難,那楊輝之前想過的要在多霾的情況下進行測試恐怕就更加難看了,所以話到嘴邊還是嚥了回去,雖然鐳射制導還有很多原理上的固有缺陷,但其精確制導能力還是要重視起來,在2010年之前衛星制導的精確制導炸彈還威脅不到鐳射制導炸彈所牢牢霸佔的高階市場。

所以,一方面在選擇了大力展發衛星制導炸彈的同時,考慮到未來二十年之內都很難有可靠、精確的制導衛星系統,殲18還是選擇了並行發展鐳射制導炸彈。

而這次的測試之所以能驚動到楊輝這裡,那是因為這次已經不是簡單的整套光電系統本身測試,而是要進行第一次鐳射制導炸彈投放測試。

這次的空投打靶測試,使用的炸彈並非是全新研製的鐳射制導炸彈,而是經過空軍的協調之後,由當年研製7721鐳射制導炸彈的單位翻新生產了此前留下的多枚7721鐳射指導炸彈的測試樣彈。

要說起這7721炸彈,其實就是仿製了越南戰爭時老美首次投入使用的“寶石路”1,而之所以選擇仿製“寶石路”1的整體設計,在於其結構特點和技術上比較成熟,而且實戰使用中也證明這一設計的成功基礎,而且單純從整體設計角度來說,7721也基本達到了西方70年代初期的水平。

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共和國在77年就開始著手仿製的這款炸彈還是經過了前後共7年的時間,斷斷續續的資金支援下在85年才開始了實彈測試工作,記得當時測試這型炸彈的載機還是用的老轟五為平臺。

當年在實彈投放試驗中的7721制導炸彈成功實現了鐳射制導,導引頭和彈載控制系統也基本達到了設計需要的標準,總體結構設計和大部分系統的試驗資料都滿足了設計要求,因此從結構設計和純粹技術角度上可以認為7721在總體上取得了成功。

但這畢竟是六七十年代的技術,其導引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測試中7721的命中精度無法達到設計指標要求,而且模仿“寶石路”I的設計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經開始落後,所以官方說法則是這款炸彈僅僅是起到技術探索和設計隊伍的鍛鍊作用,7721最終沒有定型裝備。

上一位面在7721工程之後也確實沒有了下文,經過了中間近十年時間的斷檔之後,直到96年的危機之後軍隊又重新開始拾起各種武備專案,精確制導炸彈再次被重視起來,於是又在97年開始了對隨著蘇27一起來華的俄羅斯KAB…500L鐳射制導炸彈的仿製工作,7721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