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弟還是耶勞的教授,應該由你召集全國各地耶勞學子組成校友會,如此既可以團聚華夏曆屆畢業生,加強校友之間的聯絡,也可以互相幫助,推動校友在社會上健康發展,不愧母校教誨,不負中華學子之名!”
孫元起道:“唐兄提議自然極佳,不過校友範圍僅限於耶魯,未免有些拘攣。不如取名為‘歐美同學會’,聯絡全國留學歐美人士,以修學、遊藝、敦誼、勵行為宗旨,用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進步的思想理念,為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貢獻力量。”
真實歷史中,歐美同學會是在1913年10月由顧維鈞、梁敦彥、詹天佑、蔡元培、顏惠慶、王正廷、周詒春等人共同發起,聯合京津兩地的留學歸國學人在北京建立,最初旨在對抗當時人員眾多、勢力龐大的留日學生體系。
隨著後來留學歐美之風盛行,歸國人員影響日漸擴大,歐美同學會也隨之水漲船高,幾乎中國近現代絕大多數著名科學家都是這個社團的成員,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胡適、嚴濟慈、陳岱孫、竺可楨、茅以升、盧嘉錫、吳階平、丁石孫、馬寅初、李四光、王淦昌、朱光亞等等。
唐紹儀連連點頭:“好、好,就依賢弟之見!”停頓了片刻,他突然說道:“近些日子,愚兄在上海的報紙和廣播裡聽到賢弟不少高論,有些政見令人拍案叫絕,有些政見卻讓人大惑不解。如今旅途漫漫,不能愚兄能否請教一二?”
孫元起急忙道:“唐兄請講!”
ps:從即日起,恢復更新!!每日一更,心情好時兩更。謝謝大家捧場!!
三〇三、點筆操紙為君題
唐紹儀緩緩說道:“賢弟希望南北雙方透過和談解決糾紛消除地方割據,加強中央集權,推行議會共和,改善民生福祉······這些政見自然極好,可是如何實現呢?比如賢弟極力反對的地方自治問題,就頗難措手。;!如今各省都督手握軍政大權,把持地方財稅、人事,實際上已經算是地方自治。難道士紳民眾在各級議會中投投票,就能讓各省都督拱手讓出手中的地盤、軍隊?
“如今確實有像李鐵仙、彭凌霄(彭程萬)這樣推位讓國的賢者,但更多人還是戀棧權力,不肯輕易去職。面對這種形勢,中央政府究竟該如何處置?武力討伐?全國各省都督都手握重兵,他們要是聯合起來,中央政府也不敢直攖其鋒!議會選舉?他們有權有錢,完全有能力收買議員,把持議會,否決所有對他們不利的議案!
“而且地方自治也有其自身的歷史根源。在民國以前,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轄只到縣一級,縣以下的鄉鎮、村裡,都是依靠宗族禮法的力量維持自治,幾千年來已經約定俗成。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把地方自治全盤否決,必然會導致社會基層組織的長期混亂。而且添設鄉鎮、村裡各級政府,會突然增加大囊官員,對人民造成嚴重負擔,也使中央政府與人民之間多了道隔閡!
“賢弟既反對地方自治,又不願訴諸武力;既希望加強中央集權,又想要議會選舉,還憧憬建設國家、改善民生,只怕有些想當然了吧?”
孫元起頓時有些啞然。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如今孫元起身居高位,他說出的話無論對錯,總會有人鼓掌叫好。時間一長,難免有些飄飄然,甚至膽敢對國家大政方針指手畫腳·連孫中山、袁世凱也得側耳傾聽。其實呢?他就是一個教書先生、半吊子的物理學家,頂多比大家多一點現代科技知識和半點歷史發展脈絡
好在這時候正在從傳統社會向近現代社會轉型時期,即使是精英分子用西方理論看中國社會,也對這個時代缺乏明確認識。而且辛亥革命這一代人·年輕有激情,思想單純。既沒有湧現傳統社會諸葛亮、劉伯溫式的深思熟慮的謀士,也沒有出現對路線、政策、策略進行嚴密分析的現代英雄。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所以孫元起大放厥詞,還能忽悠到一批青年人。
但在成熟的政治家眼裡,無疑顯得非常稚嫩!
什麼是成熟的政治家?就是知道怎麼說,還知道怎麼做。像北京的哥·說出國內形勢、政壇風雲來頭頭是道,彷彿是國策顧問在指點江山,連研究所的專家學者也要甘拜下風。但真要讓他們做實事呢?別說縣長、鄉長,就是當個居委會主任,他們都玩不轉!
孫元起半晌才點點頭:“唐兄見教的是,小弟確實有些想當然了!”
唐紹儀道:“再比如賢弟希望實行分稅制,確定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收入範圍,以確保地方在經濟上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權·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實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