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允許龍濟光在雲南招募10個營5000人進入廣西參加圍剿。龍濟光大喜過望,極力擴軍後,率部開往廣西開始了大肆剿匪。短短几年時間。他先後剿平了廣西會黨起義、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等暴亂,他的帽頂子也由記名知府最終升至署理廣西提督、廣東陸路提督、新軍第25鎮統制。而他麾下的“濟軍”更是由最初的10個營擴充到30個營。兵力達到一萬五千多人,成為兩廣地區赫赫有名的一支武力。
辛亥革命爆發後,廣東也是蠢蠢欲動,但龍濟光卻極力抗拒,聲稱自己世受皇恩,要竭盡臣職以報聖主,企圖憑藉手中的濟軍和新軍第25鎮殺盡革命黨人。最後全國形勢急轉直下,民國大勢已成,龍濟光才不得不表示贊成革命。
儘管革命黨人已在廣東掌權,心裡對之前血腥鎮壓革命起義的濟軍仇恨萬分,必欲除之而後快,但民黨手中兵力根本不足以與濟軍匹敵,無奈之下,只好反過來極力籠絡龍濟光,並不斷給濟軍撥付優厚的糧餉,以保持兩者不發生衝突。龍濟光也知道兩者仇隙頗深,難以久安,日久必然生變,所以主動帶著濟軍離開廣州,駐紮於現在的廣西梧州。
龍濟光的濟軍主要以從雲南帶來的土司鄉兵為骨幹,這些土兵沒有經過嚴格的現代軍事訓練,也沒有多少文化,甚至就是文盲,但他們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