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自覺不自覺地“包容”、保護他們本來深惡痛絕的下級官員,違心地整治那個告狀不止的愚公李萬明和那些“不安分”的移民,用對上撒謊,對下大棒的方法維護整個“圈子”的“政治生態平衡”……
庫區的現狀和移民們的貧窮和苦難使我產生了一個強烈的念頭:寫一本書,把三門峽庫區移民的這段歷史記錄下來;把移民們烙印在歷史記憶深處的磨難與掙扎記錄下來;把移民來來去去鬧返庫,執政者給予的充分理解,並盡力創造一切條件,爭取讓移民安居樂業的情況記錄下來;當然,也要把庫區那些侵害庫區移民利益的腐敗現象記錄下來……
在這種動機和寫作慾望的推動下,從2006年下半年起,我六去三門峽庫區,開始了進一步的採訪和寫作。2009年底,我把書的初稿交給報社龍平川指教時,我這位誠實而厚道的朋友激動地說:“老謝將三門峽移民史寫成了一本書。我以為這樣的選題是需要以做課題的方式,由一個課題組來完成的,卻由他一個人用綿裡藏針的方式顛覆了三年前的那次撤稿——我可以放棄和逆來順受的東西,他卻沒有逃避。”
朋友還說:“2006年6月,當我撤下本書作者謝朝平當初的兩篇系列報道時,我沒有太多去關心這個行為的是非對錯。或者因為我的麻木,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當整整兩個月後,中央電視臺對渭南相同題材進行報道時,我既不覺得詫異,心中也無波瀾。我不會去追問何以如此,因為我知道那股力量由何而來。”
龍平川對《大遷徙》的評價是:此書的又一重意義在於對貪腐的揭露和深惡痛絕,代表了普通人樸素的情感……
四
書稿經過反覆修改後,我開始聯絡出版事宜。
稿件寄到文聯出版公司後很快有了迴音:“稿件很好,但目前我公司不宜出版。”
中央電視臺的一位朋友找了一出版社,編輯提出,把稿件中的地名、人名和寫作背景隱去後可以出版。此提議被我否定。
我把稿件寄到思想比較開放的廣州某出版社,張編輯很快回信:您的作品我快速瀏覽了一遍,裡面的內容比較有震撼性,的確是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我認為您寫的事實老百姓和當官的都知道,就是中央領導也應該知道真情。但是,這種事情沒有人去處理,因為處理起來難度大,甚至會搭上性命。
大家都知道而不願意管的事情,您把他寫出來了,您就是文學英雄,但是,出版起來可是不容易,這類選題可能出版局會安排專業人員審閱,審閱的人都是自保,很怕自己沒有看準出了問題,一般都是把尖銳的地方修改後可以出版,而修改後出版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我可以幫您申報明年的選題。我們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新聞轟炸能力。單位也沒有宣傳的專項資金。難度大的選題,討論時一般都有很大阻力。”
雖然有阻力,但這家出版社最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