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小品、快板等等。直到今天我還能提筆就寫出新段子來,那是因為這些年從沒放下過筆。
有人說常寶華是自學成才,成才我不敢當,但確實是依靠自學成為了一名相聲演員。
好演員不一定是好教員
王謙祥(北京曲藝團相聲演員、拜馬季為師)
過去的拜師,是有一個過程的,還要有引師、保師和代師。但是,這個過程的核心是,學生要向師父保證學習,好好學習,現在很多人忽略了這個核心,認為拜師就是一個過程,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偷學,過去相聲界很厭惡這種行為,因為一個人絞盡腦汁創作了一個段子,觀眾來看他,是對他的認可,但是如果被不懂的人學了去,這個段子就有可能被弄得亂七八糟,這是很多人排斥的。另外,之所以叫“偷學”,是因為過去人為地坐在臺下聽,然後學了東西就走,顯得有些不尊重人,所以,學相聲要麼是站在後臺,要麼在劇場的側門。但很多相聲人很自覺,不會抄別人的包袱,因為自己用了,別人就沒辦法演出了。相聲的演出要有整體觀念。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2)
以前相聲講求“說學逗唱”,這是從八角鼓演變來的,隨著相聲的發展,顯得不是很科學,因為它不能概括現在相聲演員的基本功了,後來馬季老師提出了“說學演唱,逗在其中”,雖然這點在學術上還有爭議,但這也是相聲的進步。
我是北京曲藝團的學員,當時的曲藝團曾經辦過兩期培訓班。第一次是1958年,當時的學員都是學習樂隊伴奏的,總共也不到20位學生,他們在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