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後一種。而你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在黑白世界中尋找平衡,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人生路,用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智慧去理解生活!
《布朗克斯區的故事》宛如一杯濃濃的下午茶,充溢著關於成長的淡淡滋味,發人深醒、讓人難忘。
品完這杯茶,似乎也讓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更加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以及對於這個黑白世界的看法……
片 名: 布朗克斯區的故事 “A Bronx Tale” (1993)
導 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片 長: 115分鐘
主 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查茲·帕米特里 Chazz Palminteri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要幻想中(1)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四”。
他曾經是一個好孩子:在家裡,他是父母的希望;在學校裡,他是老師欣賞的得意門生。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好孩子,最後竟然成為了連捅一個女孩子7刀的殺人兇手。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說實話,我這個人比較喜歡外國(主要是好萊塢的)電影。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我個人的一種“偏見”——畢竟能夠讓我眼前一亮或者極度震撼的中國電影實在不多。
當然,這部《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除外。
片子很長,我又是一個很浮躁的人,但是總有那麼一種力量,能夠讓我一動不動地堅持把它看完。
被小四捅死的女孩子,叫小明。她是小四在學校的醫務室裡偶然認識的。
也許第一眼見到小明的時候,小四就被她清純可人的外表所吸引。對於青春期敏感而懵懂的小四來說,小明猶如一把近在咫尺的匕首,非常致命而又無法抗拒地刺中了他的心。
於是,小四不可救藥地喜歡上了小明。為了她,這個平素老實巴交的男孩子開始經常地曠課逃學,甚至不惜與鄰村的小流氓動手打架。雖然他也會聽到身邊的人對小明的議論,說她交往過N個男朋友,行為放蕩,舉止輕浮,對待感情極不認真。但小四從來只把這些話當作耳邊風、毫不理會,因為他不相信小明會是那樣的女孩。
此時,為了小明曾殺人跑路的古惑仔哈尼,從臺南逃了回來,他是小明以前的男朋友。
哈尼對小四非常友善,他囑咐小四要好好照顧小明。而小四對哈尼的印象也相當不錯,他對哈尼的言談舉止從心底裡暗自佩服,不知不覺中已將其視為自己的偶像。
然而,在一場音樂會幕後的幫派鬥毆中,哈尼被仇家開車撞死,橫屍街頭。親眼看到這一幕慘劇的小四,心中大駭。
與此同時,小四清正廉潔的公務員父親遭到奸人的陷害,被誣陷為貪汙犯,帶到警察局審問。等到釋放出來,小四的父親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行為唯唯諾諾,從此也不敢亂講話。甚至在小四遭到學校無理刁難之際,他也只會替兒子委屈求情,而無心爭辯。看著父親變成這個樣子,小四的感到震驚和憤怒。
一個又一個偶像地倒下,讓小四感到絕望。他迫切地要抓住小明這根最後的精神稻草。然而此時,他發現小明早已經揹著自己跟有錢的公子哥小馬好上了。
小四的精神幾近瘋狂,他孤注一擲地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捍衛這場愛情,將小明留住。於是,他帶著水果刀出門,準備找小馬談判。然而,在路上他偶遇了久違的小明。
小四懇求小明能夠回心轉意:“小明,只有我最懂你,只有我能幫助你,我是你唯一的希望!”
但小明冷冰冰的話語,卻讓小四徹底崩潰:“你以為你是誰呀?你怎麼就不明白呢?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別擋著我的路,不要臉,沒出息……”
話未說完,小四手中的利刃已刺入小明的腹部。就像肢解小四那顆支離破碎的心,一刀、兩刀、三刀……小四殘忍地殺死了自己最愛的人,同時也毀掉了自己。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要幻想中(2)
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殘酷的結局,並不是導演的虛構和杜撰。
1961年6月15日,臺北建國中學一個初二的男生茅武,在牯嶺街上用一把水果刀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前女友,最後被宣判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