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隱相 作者:老山文學

,後世說書行即由此發源而來。

這些個香客遊人們平日裡聽俗講聽得多了,緊要處的喝彩已經成了習慣,此刻見這唐松相貌清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話語又委實簡潔有理,頓時忍不住就喝彩出聲。;

這聲喝彩愈發讓莊海山驚喜的不知所云,園中那些士子們也都不約而同收起了臉上的玩笑神色,挺直了腰背。

這說話的……還是那個……唐呆子?

唐旭作為始作俑者,雙手伏案,身體早已在不自覺中挺的筆直,眼睛裡滿滿的全是不可置信。唐嵩侃侃而言,氣貫意達,精神再健旺沒有了,那裡還有半點那郎中所說的油枯燈盡的樣子?

便在這些人越發不解的驚詫迷惑中,唐松的發言已近尾聲,開口作結語道:

是以: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於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這首北宋真宗御製的《勸讀詩》可謂是將讀書的功利性**裸的揭示了出來,要勸人讀書再沒有比這更好的說辭了。這首詩從問世之日起便轟傳天下,此後數百年間代傳不絕,直至唐松穿越前的後世依舊是盡人皆知,單從這流傳情況上即可看出此詩的殺傷力之大。

今日主持聚會的許縣令本也是嶺南貧寒士子出身,當年赴京應試的盤纏都是四處告貸借來的,其間不知受了人多少白眼。此後前往長安一舉明經中試,曲江賜宴、雁塔題名,雖然沒有進士科的榮耀,但那種一雪多年積鬱,揚眉吐氣的暢快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此後由從吏部分發的從九品官吏做到如今正七品的襄州首縣,富貴權勢可謂是一樣不缺。而追根溯源,他這人生遭際上天翻地覆的變化全是由讀書科舉而來。

有了這樣的人生經歷,許縣令再聽到這樣的《勸學詩》真是份外有感,只覺字字句句都印證在了他身上,說到了他的心口裡,而人生中除了忠君孝親之外再沒有比這更真更大的道理了。是以唐松話剛說完,他老大人已伸手一拍案几,擊節讚道:“字字句句直指人心,遍天下為人父母者都該好生聽聽,說得好!”。

此時大唐立國已有八十載,貞觀盛世至今也已有數十年之久,天下昇平正是文事大興的時候,讀書有成而後光宗耀祖的念頭也早已深入人心。不止是許縣令,唐松這話可謂是說中了滿園內外所有人的心思,許縣令的讚歎聲未罷,園外看熱鬧人群中的喝彩聲已經譁然而起。其間更有許多人口中唸唸有詞的記誦個不停,不僅要把這話學回去勸說小兒輩,便是作為家訓世世代代傳下去也儘夠了。

許縣令此時早忘了唐松之前那小小的不恭,看向他的眼神中居然隱隱有了點兒知音相賞的意思,“來呀,賞儒衫一領,錢十貫以資筆墨”,賞賜完畢猶不忘讓伺候的書吏取來筆墨錄下了這一首《勸學詩》。

第四章 盞酒做奠 後世今生

唐松發言完畢,後面的文會依舊進行下去。只是由他引發的文會**委實來的太早,在這樣的光彩面前後面的部分就難免意興闌珊。就連那許縣令也將滿腹文思用在瞭如何據這《勸學詩》作一篇縣衙勸學榜諭上,而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他這地位最高,主持文會之人都是如此,還讓那些力圖表現計程車子們怎麼打得起精神?

文會草草結束之後,許縣令先是向張啟玉溫言勸勉了幾句,隨後向著唐松好一番獎掖後方才率眾歸去。不說別人,就連張啟玉自己都看得出來,許縣令對他的勸勉多半還是顧著其家世的顏面,而對唐松說的那些話才是語出真心。

眾士子環列禮送走許縣令後,相視了一番復又將目光集中到了唐松身上,但此刻偌大的園子裡卻是反常的一片寂靜。

今日這場文會真是太出人意料了,之前誰能想到往日裡在文會中話都說不囫圇的唐呆子竟然得了彩頭,不僅如此,他這彩頭得的更是力壓群儕,一枝獨秀。

便在這時,直到此刻腦子裡依舊暈暈乎乎的莊海山搶步跑進來,將許縣令賞賜之物一掃而空後拉起唐松就走。生恐自家少爺耗費心神過度,萬一發了離魂症可怎麼了得。

不提其他士子面面相覷莫名所以的情狀,心下事多的唐松也不願在此多留,遂順勢跟著莊海山一路出了鹿門寺迴轉山中結廬之地。

眼下是長壽元年,若換算成後世習慣的紀年法就是公元692年。就在兩年前,前神龍天后武曌,即後世人所熟知的武則天正式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