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隱相 作者:老山文學

掉兒子睿宗後自己登基稱帝,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

這就是歷史中有名的“周武革命”了,眼下正處於女主臨朝,大唐由貞觀初盛向開元極盛的過渡期。

唐代的讀書士子間流行著兩大風尚。一是漫遊,即學業有成後並不先急著往長安參加科舉,而是跨馬離鄉漫遊天下,一則是遊名山秀水以增長見識,二則是沿途訪謁各地名流學者切磋學問以求精進。

除此之外的另一大風尚則是讀書山林,即士子們在學堂裡學完四書五經、詩賦諸法等需要老師口授面命的知識後,多會選一處秀美山林結廬讀書,此舉意在摒棄市坊間的繁華誘惑,藉助山林的清幽靈氣將此前所學細揣深思以求提高。比起學堂中,這讀書山林的階段可謂是深讀了。

至於讀書山林的時間期限則是長短不一,短至半年,長至三五年甚至八年十年也都是有的。這一風尚在唐時不拘家中貧富大多如此,譬如那盛唐詩仙李白在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離開四川前,就曾在青城山中結廬兩年;再譬如盛唐時襄州所出的大詩人孟浩然更是在這鹿門山中結廬讀書達數十年之久。

鹿門山風景秀美,自東漢末年著名隱士龐德公屢拒朝廷徵召攜家隱居於此之後更是聲名大振,素有“鹿門高士傲帝王”之稱。加之此山距離襄州城不過三五十里,跑馬不要一個時辰即到,實是士子們讀書山林的上選之地。

唐松來的晚,山中靠近官道處的好地方早已被人佔盡,他這結廬處未免就入山深遠,不過這也不是全無好處,譬如他那結廬處不遠的八卦池就是後世鹿門山中名勝,此地雖有些偏僻,但要論山水風光之妙真是無可挑剔了。

茅舍半畝許,草廬四五間。山花繞屋後,菜畦列於前。澗水盤曲繞,鳥鳴深樹巔。雖然因著唐嵩的記憶,唐松對這書廬並不陌生,但真正回到這結廬讀書處時依然為眼前的山水田園美景深深陶醉。

看慣了後世的水泥叢林,乍一走進這山水畫般的田園草廬,只覺一股清新閒適之情油然而生,就連那頗不寧靜的心緒也在不自覺之間安定下來。

走完曲折的樵徑,邁步直入猶自散發著淡淡草香味的書廬,唐松踢掉雲頭鞋上了長榻,支起撐窗的竹竿後就此半臥下去。;

時值暮春之初,窗外山花野草蓬蓬勃勃綠意盎然,入眼處皆是蒼翠欲滴,在山鳥啾啾的鳴叫聲中,時間似乎都在這裡停步不前了。沒有了日日不停的忙碌,沒有了諸多不得不應酬的煩心瑣事,回想起後世二十九年爭爭不休以至於過勞而死的人生,唐松只覺後世今生實是一枕黃粱,虛誕大夢。

這時,莊海山端著剛打的一盆山泉水走進來。此前回來時他就憋了一路,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放下木盆後滿臉興奮的就要開口。卻不防被唐松搶在了前面。

唐松閒散的半臥在榻上擺擺手,“我也不用洗了,你且把那一甌綠蟻酒送來,其他的都等以後再說”。

莊海山看到少爺這前所未見的做派,心底又是一句嘀咕“少爺還真是跟變了個人一樣”。不過他見唐松剛剛出了那麼大個彩頭卻沒有半點興奮的意思,臉上神情反倒是淡淡的,就想著少爺怕是耗費心神過巨,吃點酒舒緩舒緩也好。遂也就不再多言的轉身出去了。

不多時他就端著一個粗木大托盤走了進來,托盤上除了一具能裝兩斤酒漿的瓦甌之外,尚有一個造型樸拙的小小泥爐,爐中盛放著的松炭燃燒正旺。

“眼瞅著太陽就要落山,雖是暮春時候了,但山間溼寒,少爺身子又不好,這酒還是溫著吃的好,免得上頭”,莊海山邊安放物事邊碎碎聲的說著,“不過這是新釀,酒又薄,少爺多吃幾盞倒也無妨”。

雖然唐松知道這個時代用奴僕是天經地義,但他自己後世多年裡一個人呆慣了,終究還是不習慣有一個陌生人時時跟在身邊,哪怕這個人對“他”感情極深,忠心耿耿。加之此時他也不想說什麼話,也不知道該跟莊海山說些什麼,說他“奪舍”佔了唐嵩的身體?這可是無法言說,也註定是個永遠不能對任何人言說的秘密。

唐松再次擺擺手,莊海山轉身退下,悄然掩上了內臥的屋門。

鄉野小酒肆中釀出的酒漿果然極薄,居然沒用一點糧食,全是採摘的山果發酵壓榨而成。從瓦甌裡倒出來,淡綠色的酒漿上還飄著些沒濾淨的細小果渣,隱隱約約就如小小的螞蟻一般。

這就是唐詩中一再提及的“新醅綠蟻酒”了,終於親眼目睹了這唐酒實物,唐松伸手端起了泥爐上微溫的綠蟻酒。

唐朝時尚沒有蒸餾酒的技術,只靠發酵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