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奪鼎1617 作者:夢幻天書

之麥田銳減,省內糧價飛漲,小民苦不堪言!”

“山東棉麥爭地,便是害民之舉?江南桑爭稻田之事,已經經歷了近兩百年。爾等怎麼提也不提?”

這種互相辯駁指責的文字,在京師處處流傳。

文人和言官們經過幾次朝堂上的風波也學乖了許多,不再進行有組織的聯名彈劾活動,那樣容易被抓到把柄。於

不過,文人的腦袋在鑽空子、造輿論方面是天生的好使。當下便找到了另一塊可以充分發揮他們才能的領域。

報紙!

京師之中,除了隆盛行開辦的幾家報紙之外,另有舜天時報。於是,大量含沙射影指責李守漢的文字連篇累牘的出現在了報端。

面對這種指責,隆盛行的管事們自然不能袖手旁觀,當即便組織火力進行反攻!

報紙上,那些搖唇鼓舌的寫手筆桿子們,為背後的金主提供著充分的代言人服務,義正詞嚴理直氣壯的指責某位新晉勳貴棉爭麥田的時候,卻渾然忘記了江南已經桑爭稻田兩百年了。

而隆盛行系統的報紙,則是在報上刊登文字,一一列舉了從崇禎十一年之後,山東各地開闢的各處棉花種植園的所在、面積,產量,並且在這些土地的所有人一欄上重重的註明,土地的所有者,不是寧遠伯本人,便是南粵軍的傷殘榮養軍士。

雖然沒有說的那麼直接。但是,被茶館裡的讀報先生一解讀,眾人便立刻恍然大悟。“老子在自己的田地裡種什麼,管你個鳥事?!”

雖然棉花種植園搞了不少。但是當年從德王等宗室手中買來的土地卻也是隻用了一半不到。在這些土地上,一樣搞了不少小麥種植園實行套種(雖然南中糧食不缺,但是卻不出產小麥,但是對小麥、麥麩需求量卻是極大,不得已只得從印度進口小麥),這樣一來,小麥產量在各種農業技術、鐵製農具、原始農藥、肥料的共同作用下,大幅度的提高。再加上從外面輸入山東的糧食。山東糧價反而大幅下降了。

而且由於種植園的關係,大批流民不見了,而且因為寧遠伯很主動的放棄了作為朝廷勳貴,統兵大員而理所應當享有的不交納賦稅的權利,將稅款上繳。山東的稅賦在災荒年反而多了起來。

“公等所糾結不忿者,無非乃是寧遠伯所納之稅賦,不經州縣府省,而直入內庫上供天子,未曾經過爾等之手矣!”

這話說得更加的露骨,但是每每讀報先生們大聲讀出來時。卻是能夠引起陣陣共鳴。誰都知道朝廷如今的官員都是些什麼成色,寧遠伯如果不是將糧食賦稅直接交給皇帝然後由皇帝進行分配的,沒有經過各級官員和戶部的手。那麼十斤糧食能夠有一斤到皇帝手中便是天大的良心。從皇帝手中發放出的糧食。一斤之中能夠有三兩發出,發放給士兵和災民,那更是官吏們大發善心。

這些在茶館裡聽人讀報的普通百姓,哪個不瞭解朝廷官員的那套手段?收稅糧時淋尖踢鬥,加收火耗,最近這幾年,銀子都不收了,改收銀元,更是讓小民苦不堪言。發放軍餉糧食時。則是不飄沒、不損耗你個六七成都不好意思啊!

乾清宮內東暖閣中,崇禎皇帝也是饒有興趣的翻看著各家報紙上的這些互相攻擊指責的文字。

桌案上。兩盆水仙開得正旺,清水芙蓉般的枝葉。淡黃色的花蕊向室內發出陣陣暗香,令人精神為之一爽。

王德化看看崇禎臉上微微露出的笑意,連忙從高腳銀果盤之中取過一枚漳州府出產的蘆柑,用指甲劃破,輕輕掰開,遞到崇禎面前。

“皇爺,此物甘甜多汁水,最是清涼去火不過。請皇爺品嚐一二。”

“幾家報上吵得沸反盈天的,李愛卿如今在做什麼?”往嘴裡放了一瓣蘆柑,崇禎很是愜意的問王德化李守漢的近況。

按照以往人們的印象,如果哪個官員成為輿論的中心,被天下讀書人指責,只怕早就上表請罪,然後辭官不做,回家啃老米飯去了。嚴重些的,更是隻有自盡一條道路。

便是崇禎皇帝的寵臣,被譽為鹽梅上將的楊嗣昌,就因為李自成破了洛陽,殺了福王,張獻忠破了襄陽,殺了襄王,而在那些只會挑剔別人毛病過失的嘴炮專家攻擊之下,含恨自盡。這群專家們渾然忘記了楊嗣昌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打得奄奄一息的功勞了。卻只管指責他的過失。(不厚道的作者想象,如果讓那位秦淮河上的風流名士,東林魁首師徒二人指揮左良玉等人圍剿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話,會不會不等到1644年,崇禎就得去找他哥哥哭訴去?)

“回皇爺的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