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法,用樟木新者切片,以井水浸三日三夜,入鍋煎之,柳木頻攪,待汁減半,柳上有白霜,即濾去滓,傾汁入瓦盆內,經宿自然結成塊也。他處雖有樟木,不解取腦。又煉樟腦法,用銅盆以陳壁土為粉糝之,卻糝樟腦一重,又糝壁土,如此四、五重,以薄荷安士上,再用一盆覆之,黃泥封固,於火上款款炙之,須以意度之,不可太過不及,勿令走氣,候冷取出,則腦皆升於上盆。如此升兩三次,可充片腦也。
根據這個技術流程,大批的五十年樹齡的樟樹被砍倒,挖掘出樹根,運輸到樟腦合作社。
平亂之後,按照原本的南粵軍做法,打倒了那些充當叛亂頭目的社長之後,便是要分田給每一個人。但是,遍佈在臺灣各處的東番們卻反對這種做法,反對分田給每個人,而是要求按照他們的傳統習慣,山林獵場田地公有。
根據戰前的約定,山林田野自然是百姓與官家所共有,於是,樟腦合作社便這樣應運而生了。
一座座樟腦寮沿著臺中、新竹、花蓮、大湖,由南向北的漸次展開。熬製樟腦的爐火旁,斷髮文身的東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