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能夠掌控天下的權力。
就在張機帶著一群助手沒黑沒白地苦苦鑽研時,劉和一手主導的天正道也在薊城秘密成立,這個組織從一開始就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吸收成員,而直到今日劉和再見張機之前,加入組織的成員也不過二十幾人。
劉和對張機丟擲治療天花病毒的誘餌,打的主意便是吸納張機入夥。
“仲景先生不必拜我為師,只要您願意加入我們的組織,今後組織內的全部研究成果都會對你開放!”
“敢問公子口中的這個組織究竟是什麼?”
“這是我們組織的綱領,這是加入者需要承擔的義務責任和能夠享受到的權力。”劉和拿出一本小冊子,遞給張機。
這次張機不像上次那麼草草地簽名,而是非常仔細認真地將劉和遞過來的小冊子看了一遍。
“敢問公子成立這個組織的目的是什麼?”張機既然能當縣令,自然也不是政治白痴,所以問了劉和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為天地正本,為生民立命,為眾聖繼學,為萬世開太平!”劉和借鑑了北宋大儒張載的名言,但又剔除了獨尊儒家的意思,說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願。
張載的原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劉和覺得此時的儒家思想還沒有發展到北宋那個高度,鬼扯什麼“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天地的心意”這些話,容易把人搞暈了,還不如直接明白地說要追求尋找天地萬物的本質更加貼合科學主義精神。
“為生民立命”,按照儒家的解釋,可以扯出什麼命有理命與氣命兩個層面,不過劉和還是覺得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出來最好,那就是要為天下民眾謀求生存的權力,這一條應該是所有政黨都會大言不慚地亮明的態度。
“為往聖繼絕學”,在儒家看來過往的聖人只有三皇五帝和孔孟等人,這顯然是一種狹隘的學派思想,劉和嚴重的不支援、不認同。劉和更向往的是先秦諸子百家那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盛況,所以他把這句話改成了“為眾聖繼學”,而不是繼承“絕學”。眾聖都是哪些人?解釋權歸劉和獨家所有!在他看來凡是能在某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的人,都可以被冠以聖字,以供後人效仿和學習。只有聖人多了,後人才不會覺得聖人有多麼稀罕,也就有膽量去質疑和發問,而不是去墨守成規、循規蹈矩。
“為萬世開太平”,這雖然是儒家人的理想抱負,卻也是劉和的理想抱負,既然都要萬世太平了,漢人在這個星球上的地位應該不會動搖吧?在劉和之後不會被人當兩腳羊一樣屠殺吧?不會腦袋後面掛著一根“豬尾巴”吧?
張機雖為名醫,但他也是一個從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影響計程車人,在聽了劉和的回答之後,心中覺得豁然開朗,似乎劉和這四句話已經道盡了讀書人應該去做什麼。
“張機無能,願以老朽之軀追隨公子,為生民立命!”(未完待續。。)
第四九四章 天正教在行動
在劉和的主持下,天正道為張機舉行了入社儀式。華佗和劉惠兩人作為張機的引薦人,在張機的入社申請上署了名,若是日後張機背叛,他們兩人便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並由此而受到懲罰。
儀式雖然短暫,卻很莊重。張機以天地和父母之名起誓,表示願意為天正道的宗旨而奔走服務,不辭辛勞,甚至是犧牲也不顧惜自身。劉和與其他成員見證了張機的誓言,劉和還以天正道創始人的身份向張機頒發了一枚製作精美的金徽,並向張機表示了祝賀。
儀式結束之後,華佗對張機開玩笑說道:“你可別小看了這枚金徽,越往後面,入社的門檻就越高,多少身份高貴的人哭著喊著只怕也弄不到一枚呢!”
張機也不是一個呆板的人,他反過來開華佗的玩笑:“既然這枚金徽如此珍貴,以後你的那幾個弟子若想入會,你可莫要來求我給做推薦人,我還想著留給自己的弟子呢!”
原來,按照天正道的內部規矩,每名正式成員一生能夠推薦入會的名額是有限的,最多不能超過五名。華佗有四個親傳弟子,他已經舉薦了張機一次,便只剩下四次機會,如果全部用在弟子身上,那也需要另外一個人同時推薦,因此這名額是十分稀缺的。
按照劉和的設想,天正道的成員總數最終不會超過三百人,而這三百人將會涉及各個行業,因此平攤到一個行業內的名額也就更加有限。劉和之所以毫不猶豫地吸收華佗和張機入社,那是因為他知道這兩人便帶表著這個時代醫界的泰山北斗,